今日80只个股涨停 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

小微 小微
60645
2025月04月15日

(原标题:今日80只个股涨停 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

今日80只个股涨停 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hoice统计显示,4月15日,沪深两市可交易A股中,上涨个股有2314只,下跌个股有2657只,平盘个股155只。不含当日上市新股,共有80只个股涨停,12只个股跌停。以所属行业来看,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服装、公用事业、建筑装饰、医药生物等行业。

涨停股中,从连续涨停天数来看,连续涨停天数大于或等于2天的个股有24只,其中,泰慕士、ST宇顺、ST摩登、ST曙光、ST柯利达、*ST通脉、*ST信通均连收4个涨停板,连续涨停板数量最多;其次是新金路、两面针、ST三圣、ST中嘉均3连板;韶能股份、京粮控股、天沃科技、乐山电力、中毅达、双成药业、国光连锁等13股均2连板。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A股业绩提前看:近半预喜,文旅、新能源强劲

A股业绩提前看:近半预喜,文旅、新能源强劲

小微 小微
62384
2024-02-01
(原标题:A股业绩提前看:近半预喜,文旅、新能源强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伴随着A股年度业绩预告披露进入尾声,2023年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已现轮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15时(下同),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有2740家上市公司预告2023年业绩,包括上交所主板企业801家、科创板企业311家;深市主板企业895家、创业板企业723家;北交所企业10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中,758家企业2023年业绩预增,370家企业扭亏,18家企业继续盈利,业绩预喜企业接近一半。 快速恢复的文旅市场,成为支撑A股业绩的重要力量。丽江股份(002033.SZ)更是凭借6413.60%的净利润最大增幅位居年度“预增王”。2023年,丽江股份预盈2.15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5735.1%至6413.6%。 705家企业预计业绩翻倍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透过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可以窥见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趋势,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不少企业扛过压力,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Wind数据显示,已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的2740家企业中,有705家企业最高净利润增幅超过了100%,实现业绩翻倍,甚至翻数十倍。 其中,文旅行业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行业之一。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各地文旅部门、景点开展一系列营销宣传,并推出优惠活动等,淄博、哈尔滨等城市先后“出圈”,成为热点话题。 旅游产业的持续复苏,迅速“点燃”了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多家上市旅企实现强劲增长或扭亏。2023年前十大“预增王”中,文旅企业占据两席。 除了丽江股份外,三峡旅游(002627.SZ)预计2023年盈利1.3亿元至1.7亿元,同比增长2898.64%至3821.30%。此外,*ST西域(300859.SZ)也公告称,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8600万元至1.07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亏损930.1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中信博(688408.SH)预计实现净利润约3.54亿元,同比增长696.7%;祥源文旅(600576.SH)预盈1.4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599.51%至696%。 各大旅游景点也频频“报喜”,天目湖(603136.SH)预盈1.4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589.42%至663.29%;黄山旅游(600054.SH)表示,2023年黄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游客457.46万人,同比增长227.48%,旅游接待人数实现较好提升,预计全年盈利3.6亿元至4.6亿元,实现扭亏。同样得益于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大幅增长,长白山(603099.SH)2023年预盈1.36亿元至1.46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马仪亮表示:“2023年是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旅游业全面复苏的第一年。过去一年,我国旅游业加快修复,预计2023年国内游人数达48.2亿人次,较2022年增长116%;国内游收入达4.9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140%;入境游、出境游人次分别较2022年增长超3倍、2.5倍。” 164家企业业绩规模或破十亿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A股上市公司中,有10家预计2023年净利润超过百亿,164家预计净利润规模超过十亿。 其中业绩规模最大的当属贵州茅台(600519.SH),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为1495亿元,同比增长17.2%;净利润约为735亿元,同比增长17.2%,超额完成业绩目标。紧随其后的则是中国神华(601088.SH),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8亿元至6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锂电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以预计425亿元至455亿元的净利润规模跻身A股前三(以目前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情况而定)。 据了解,受益于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的持续增长,宁德时代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31%至48.07%;扣非后的利润为385亿元至415亿元,同比增长36.46%至47.09%,这是宁德时代的净利润首次超过400亿元,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年度净利首次破400亿元。 宁德时代的业绩表现,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见证。除此之外,比亚迪(002594.SZ)、紫金矿业(601899.SH)、阳光电源(300274.SZ)等一众新能源企业也有不俗表现。 比亚迪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0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至86.49%。据了解,2023年比亚迪新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大关,达到3024417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销量目标。紫金矿业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超跌反弹优选景气成长股

超跌反弹优选景气成长股

小微 小微
50909
2024-02-07
(原标题:超跌反弹优选景气成长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两日A股市场迎来反弹,沪指收复2800点,成交额今年首次突破万亿元。有券商认为,在宏观基本面变化不大的背景下,微观流动性的冲击和风险偏好下行是核心原因,后续有望迎来改善,建议超跌反弹以价值为底仓,再优选成长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海证券: 关注通信、电子、交通运输 1月,我国制造业PMI较去年12月小幅改善,叠加经济旺季将至,宏观面有望企稳回升。结构上来看,供给好于需求的格局未改,外需出口链条存在结构性亮点。 宏观流动性方面,超预期降准之后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可期,降准降息有望交替进行,二季度美联储大概率降息。微观流动性有望出现改善,中证500、中证1000雪球产品的敲入逐步进入尾声,国家队出手平抑市场波动。 业绩披露进入空窗期,风险偏好修复主要来源于国内政策发力,春节之后逐步进入到政策出台窗口期,可以关注三中全会的改革举措以及3月初两会稳增长的相关政策。此外,科技创新仍是今年政策的主旋律。 维持哑铃型配置思路,超跌反弹首选景气成长,2月过年前后,市场风格往往向中小成长倾斜,在经历了1月份充分调整之后性价比凸显。低波红利仍是全年类通缩环境下重要的配置方向,高股息将进一步扩散。2月首选通信、电子、交通运输等行业。 光大证券: 高股息标的仍可作为底仓 从两个维度比较当前市场与过去底部区间,一个是从基本面的角度,与2022年和2023年进行比较,另一个是从极端情形的角度,与过去几次市场跌破2800点情形进行比较。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回顾2022年至今的基本面情况,疫情以及疫情之后的经济修复仍然是绕不开的背景,但相比较之下,2024年的基本面大概率会有所好转,并且从近期的经济数据来看,基本面下行的压力正在逐步缓解。 从历史上A股市场低位运行的极端情况来看,上证指数在低位运行通常伴随着基本面偏弱和部分风险因素,而当前基本面的下行压力并不会显著高于近几年,并且当前市场面临的风险因素,如短期结构化产品平仓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等因素,有望随着政策的支持而逐步缓解。 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来看,高股息策略仍然可以作为稳定收益的底仓,并且,当前高股息资产的估值和拥挤度并不高,仍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此外,近期各类稳增长、稳市场政策频频出台,其中一些有较为清晰指引的方向,如央企、稳增长、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等或许也值得关注。短期市场反弹,前期下跌幅度大的板块在反弹过程中可能会更有弹性,因此,本轮市场调整过程中,调整幅度较大的成长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市场经过前期的调整,当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叠加政策不断发力,A股市场的春季行情有望逐步到来。从历史来看,A股在2月通常表现较好。因此,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市场有望筑底反击。预计2月市场风格或介于均衡与顺周期,建议关注石油石化、非银金融、医药生物、传媒、基础化工及电子等行业。 考虑到当前市场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政策有一定期待,若预期出现落空,“情绪”也可能会出现回落,因此,“强现实、弱情绪”情景也可能会出现,在这种情景下,市场风格或会偏向顺周期。 行业打分体系同时考虑了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个角度。其中,自上而下部分包括市场风格、流动性两个维度,而自下而上部分包括政策、景气、估值及筹码四个维度。从实际打分情况来看,在申万一级行业中,2月份值得重点关注的板块,包括石油石化、非银金融、医药生物、传媒、基础化工及电子的得分最靠前。 东方证券: 中期左侧布局机会临近 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增速也陷入低迷。多数国家的通胀率未达到央行的目标水平,各国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到了2010年已是负值。比较发达国家低通胀低利率时代,中国目前的内生经济有着较大类似性,但外国通胀高企和国内创新投入的增加将会有独特性。总体而言,在低通胀、低利率长期持续的过程中,投资者对安全资产、核心资产的偏好很难改变。 资产配置上,可以继续配置低估值、高分红为主的行业。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基本维持“A股市场在探底过程,或在2024年春节前后迎来拐点”这一观点。上周,国常会强调“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且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台。政策加码叠加下跌周期的尾声,中期左侧布局机会正在临近。同时,相比市场涨跌,行业配置的重要性持续提升。 在配置方面,低估值、高分红行业的投资机会持续,且有央企市值管理等政策出台,在估值上和公司治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如高分红、低估值板块:石油石化、煤炭、家电、银行、交运、发电及电网;消费及制造业板块:白酒、工程机械、贵金属。 记者 张��...
【ETF观察】2月20日股票ETF净流出8.92亿元

【ETF观察】2月20日股票ETF净流出8.92亿元

小微 小微
59580
2024-02-21
证券之星消息,2月20日,上证指数报收2922.73,上涨0.42%;深圳成指报收8905.96,上涨0.04%;行业主题中,传媒、家用电器、轻工制造涨幅居前,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中药、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中证全指家用电器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银华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富国中证2000ETF、银华中证中药ETF分别以2.69%、2.32%、2.23%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中证云计算50、中证500信息技术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中银证券中证500ETF、平安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分别以-3.51%、-3.38%、-2.39%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8.92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493.84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7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510310),份额增加了4.6亿份,净流入额为9.98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78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份额减少了2.93亿份,净流出额为15.2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小微 小微
58302
2024-02-26
证券之星消息,2月23日,上证指数报收3004.88,上涨0.55%;深圳成指报收9069.42,上涨0.28%;行业主题中,传媒、汽车、计算机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家用电器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2000、中证影视主题、中证全指汽车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广发中证2000ETF、富国中证2000ETF、国泰中证影视主题ETF分别以7.25%、4.52%、3.66%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全指能源、中证煤炭、国证石油天然气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广发中证全指能源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分别以-1.72%、-1.4%、-0.97%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9.94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590.48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97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50ETF(510050),份额增加了1.02亿份,净流入额为2.65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24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份额减少了3.52亿份,净流出额为10.6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高股息+中特估” 港股这类资产受追捧!南下资金逐步获得定价权

“高股息+中特估” 港股这类资产受追捧!南下资金逐步获得定价权

小微 小微
61383
2024-03-07
1月底以来,港股总体持续上涨,不过,仍时有大幅波动。拉长时间来看,截至今日收盘,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跌3.57%,继续弱于欧美、新兴市场主要股票市场指数表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有一类资产却在弱市之下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即高股息+中特估资产。Wind数据统计显示,港股股息率较高的行业个股今年以来表现强势。比如,中国海洋石油累计涨幅28.77%,中煤能源累计涨幅22.82%,中国石油股份累计涨幅17.64%,中国神华累计涨幅16.64%。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华金融副主席张赛娥称,目前高息环境持续,加上美联储三番四次强调通胀仍未完全受控,因此降息未必如市场预期那么快进行。在选股策略上,将部分仓位布局在高息股上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港股高息资产受追捧 近年来,港股市场持续受到外资流出的冲击,恒生指数“跌跌不休”,但以“三桶油”、“三大运营商”、银行股为代表的港股高息股、优质央国企价值股受外资影响趋于钝化,反而凭借低波红利的特征走出独立行情。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累计涨幅达到28.77%,中国石油股份累计涨幅17.6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累计涨幅6.85%。中国联通累计涨幅15.92%,中国电信累计涨幅8.82%,中国移动累计涨幅5.02%。中信银行累计涨幅13.59%,农业银行累计涨幅7.64%,交通银行累计涨幅6.98%,工商银行累计涨幅5.5%。 不少投资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投资港股,相当于在玻璃渣中找糖吃,像目前比较受欢迎的高息股就应该重点关注。不然资金都可能去买美元债或者美元定存了,利率也在4%左右,当前环境下‘稳’字当头。” 诚如所言,中国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到3%以下,“低波红利”的优质资产相对稀缺,因此,港股市场股息率8%甚至更高的优质央国企价值股获得内资青睐。从股息率与国债利差角度来看,截至3月6日,恒生高股息指数的股息率为7.85%,与10年国债收益率的利差扩大至5.4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除了优质的央国企标的,港股高息股标的池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香港本地股,如香港本地公用事业、金融、地产、综合行业等领域的优质高息股公司。 以港资房企为例,2015年—2022年(注明:2023年度数据不全因此没有统计),每股派息呈现出稳健上涨的趋势,多数公司2015年—2022年每股派息复合增长率大于3%;部分香港本地股承诺较高的、稳定的派息比例或可持续、稳定增长的股息。另外,2022年,部分香港本地金融业、公用事业、综合业的代表性公司的分红比例维持在高位,每股派息基本上回到2019年的水平。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师张忆东表示,随着2022年初美联储加息、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行,香港市场Hibor利率快速上升,与香港本地高息股股息率的利差不断收窄,一度超过本地高息股股息率。2023年10月以来,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Hibor利率下行,香港本地高息股股息率与Hibor利率的利差重新走阔,香港本地高息股有望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港股总市值排名前100的个股,股息率高于3%的个股有59只,占比59%,股息率在8%以上的有17只,高息股大部分集中在金融业、能源业、地产和公用事业。 总市值前100的股息率在3%以上的个股名单 (数据来源:Wind,仅作参考,不构成股票建议) 南下资金逐步取代外资获得港股高息标的定价权 近年来,配置型中资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资产荒”,特别是内地公募基金公司的固收部门、保险、银行理财等机构对于高质量、有效资产的配置需求非常强烈,高股息的优质港股具备长期配置吸引力。 2023年,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约2895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前十大活跃个股口径统计的南向资金前十大净流入标的中,低波红利资产占4席,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神华。南下资金逐步取得低波红利港股的定价权。相较于2023年初,2024年初以电信运营商、银行、能源为代表的港股低波红利资产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有所上升。 以高息股中的央国企股为例,Wind数据显示,近年来,其港股通持股占比逐年攀升,由2018年底5.3%提升至2024年2月21日的13.5%,而衡量外资持股的国际中介持股占比明显下降,由2018年底的26%下降至16.6%。 如果将范围扩大至整个港股通标的,同样能看出港股通持股比例在不断提升,从2020年的8.8%提升至2024年2月底的14.8%,而外资持股比例在不断下降,持股比例从2020年的43.4%下降至今年2月底的36.7%。 张忆东表示,中长期来看,相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能够提供稳定的高股息的资产难能可贵。高息资产是未来配置中国权益资产的重要投资策略之一。建议投资者立足长期、严格...
同比增长8.7% 前两月外贸实现良好开局

同比增长8.7% 前两月外贸实现良好开局

小微 小微
56309
2024-03-07
(原标题:同比增长8.7% 前两月外贸实现良好开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报讯(记者 刘扬) 外贸实现良好开局。根据我国海关总署3月7日公布的数据,以人民币计价,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0.3%;进口同比增长6.7%;贸易顺差8908.7亿元,同比扩大23.6%。 按美元计价,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5280.1亿美元,增长7.1%;进口4028.5亿美元,增长3.5%;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扩大20.5%。 “以美元计价,前两个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7.1%对应的两年复合增速为-0.94%,如全年保持这一复合增速,则2024年出口同比为2.9%,较2023年度出口增速的-4.6%将明显恢复。”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7日分析认为,“2023年四个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9%、-4.9%、-9.9%、-1.2%,去年三季度是低点,四季度初步好转,今年前两个月增速较去年四季度进一步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表示,今年开年出口增长动能较强。“首先是外需方面,1-2月以来,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处于荣枯平衡线上方,结束了此前连续16个月的收缩状态,显示开年外需边际改善。其次是商务部信息显示,今年春节前出现的出口小高峰一直延续到了春节期间,家电、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订单好于预期。” 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对东盟贸易总值为9932.4亿元,增长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323.9亿元,下降1.3%。分产品看,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22万亿元,增长11.8%,占出口总值的59.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954.5亿元,增长7.3%;集成电路1607.1亿元,增长28.6%;汽车1118.9亿元,增长15.8%。 “出口开局良好,初步印证了出口同步于全球库存周期的经验规律,有助于修正宏观预期。”郭磊认为。...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