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然体验与休闲方式的需求持续升级。露营作为一种融合自然探索、社交互动与生活方式重构的户外活动,正从传统户外场景向“微度假”“轻奢体验”等多元化形态演进。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驱动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赋能
国家层面将露营纳入户外运动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通过《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支持营地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智能化升级及文旅融合创新。地方政府同步推出补贴政策与土地资源倾斜,推动露营经济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深度结合。消费端,Z世代与新中产家庭成为主力客群,其追求“逃离喧嚣、重构生活节奏”的心理诉求,驱动露营从单一户外活动升级为涵盖装备租赁、主题策划、场景体验的综合性服务业态。
(二)场景多元化与产业链协同深化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露营场景已突破传统郊区营地限制,向城市公园、乡村田园、山地景区等空间延伸,形成“露营+音乐派对”“露营+自然教育”“露营+企业团建”等复合型模式。产业链上游装备制造环节,轻量化帐篷、太阳能充电设备、智能温控系统等技术突破显著;中游服务运营环节,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化、连锁化提升服务标准,中小机构则聚焦细分市场,开发女性专属营地、宠物友好营地等差异化产品;下游渠道环节,电商平台与社交媒体成为主要流量入口,“露营+直播”“露营+短视频”等营销模式降低获客成本。
(三)技术融合重构消费体验
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成为行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物联网设备实现营地能耗管理、安全监控的实时化;AR/VR技术拓展虚拟露营体验边界,例如通过虚拟星空观测、野外生存教学等增值服务提升非住宿收入占比;大数据分析则助力企业精准洞察用户偏好,动态调整活动方案与供应链配置。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如固态电池、便携式储能设备)打破地理限制,推动露营场景向高原、沙漠等极端环境延伸。
二、竞争格局分析
(一)头部企业主导与细分市场崛起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长尾细分”的竞争格局。传统户外品牌(如牧高笛、挪客)凭借供应链优势占据高端装备市场;互联网企业(如盒马、美团)通过“露营套餐+即时配送”模式切入消费端;新兴创业公司则聚焦垂直领域,例如专注于女性露营市场的品牌通过防晒帐篷、便携美妆盒等专属产品占据细分赛道65%份额。区域市场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依托经济基础与文旅资源形成产业集群,而中西部地区通过“营地+景区”模式实现差异化突围。
(二)差异化竞争策略:从产品到生态
企业竞争焦点从单一产品功能转向生态整合能力。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内容+渠道”三维布局构建壁垒:例如,某露营平台开发智能营地管理系统,实现跨区域资源复制与运营效率提升;另一企业则联合文旅集团推出“露营+非遗体验”“高原观星露营”等特色IP,提升品牌溢价。此外,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行业共识,企业通过品牌输出与管理输出降低土地成本与运营风险,ROE水平较2020年显著提升。
(一)需求端:从“生存需求”到“精神共鸣”
消费者动机呈现“社交货币属性”与“情绪价值优先”的双重特征。调研显示,超半数露营者将场景的可分享性、圈层认同感列为核心诉求,愿意为定制化服务支付溢价。消费频次方面,年均露营次数较2020年大幅提升,且对场景新鲜度的要求呈指数级增长,倒逼企业建立柔性供应链体系,实现从“固定场景复制”到“动态场景生成”的能力跃迁。
(二)供给端:从“标准化复制”到“生态化整合”
供给端正经历三大转型:一是装备轻量化与智能化,例如国产轻量化帐篷采用生物基面料与钛合金支架,双人帐重量大幅降低;二是服务场景化与主题化,营地通过配备专业摄影师、主题场景设计师满足用户内容创作需求;三是运营可持续化,零碳营地改造投入占比提升,通过太阳能供电、雨水回收系统等绿色技术实现收益平衡。
(一)品质化与个性化:从“基础功能”到“生活方式提案”
未来露营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将进一步细分。高端市场将涌现更多“野奢营地”,配备私人泳池、温泉、米其林餐厅等设施;大众市场则通过模块化装备与主题套餐满足差异化需求,例如企业推出“家庭生命周期定制服务”,覆盖亲子互动、银发康养等全年龄段场景。装备领域,定制化生产将成为主流,企业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消费者个性化设计需求。
(二)场景融合创新:从“单一业态”到“产业生态圈”
露营将与文旅、教育、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露营+”生态体系。城市近郊营地可能集成住宿、餐饮、研学功能,成为周末微度假目的地;乡村营地则通过“营地+农产品销售”“营地+民俗表演”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元宇宙技术的引入将拓展虚拟营地与实体场景的联动,例如用户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无人机群在夜空中编织星座图案,实现“科技+自然”的沉浸式体验。
(三)全球化竞争与ESG理念深化
随着国际航线恢复与低空旅游开放,跨境露营旅游服务将成为新增长点,企业需提升跨文化运营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竞争。同时,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将深度渗透行业,采用环保材料、践行低碳运营的企业将获得估值溢价。例如,某露营品牌通过可降解帐篷与碳足迹认证,品牌溢价显著提升。
五、投资策略分析
(一)聚焦技术赋能与生态整合
投资应重点关注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的科技型露营企业,例如掌握智能预订系统、物联网管理平台技术的企业;同时布局掌握稀缺自然资源或文化IP的生态型运营商,例如依托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开发特色营地的项目。
(二)布局细分赛道与区域市场
细分赛道中,女性露营、亲子露营、银发露营等“小而美”领域具备高成长潜力;区域市场方面,三四线城市依托自然景观与政策红利,将成为新增投资热点。此外,房车露营赛道因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年复合增长率预期较高,值得重点关注。
(三)风险预警与合规运营
需警惕土地政策约束、同质化竞争、极端天气影响等风险。建议企业通过盘活郊区存量资源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同时加强环保合规管理,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运营中断。
如需了解更多露营体验服务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