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超级计算机作为国家科技实力与战略安全的基石,正经历从“算力堆砌”向“智能融合”的范式变革。中国超级计算机行业历经数十年追赶,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并在部分领域形成“领跑”优势。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超级计算机正从单一科研工具演变为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技术迭代:从“规模领先”到“能效与智能并重”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已形成“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双路径发展格局。在传统超算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CPU芯片、互联技术与系统架构,相继推出“神威·太湖之光”“天河”系列等千万亿次、百亿亿次超算系统,解决了大规模并行计算中的通信延迟、功耗控制等难题。近年来,随着AI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智能超算”成为新赛道,通过集成AI加速芯片、优化异构计算架构,实现科学计算与智能计算的协同。例如,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构建的“天河-东方石油地震勘探行业平台”,已实现地震勘探处理业务的“云化”转型,支撑国际首例“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落地。
(二)应用场景:从“科研象牙塔”到“产业深水区”
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边界持续突破物理与逻辑限制,形成“科研-工业-民生”多维覆盖。在科研领域,其仍是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核心工具:气象部门通过超算模拟台风路径,精度较传统模型显著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利用超算进行蛋白质折叠预测,将新药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在产业端,能源行业通过超算优化油气勘探方案,单井产量显著提升;汽车企业利用超算进行空气动力学仿真,新车研发成本大幅降低。此外,超算正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数字内容等新兴领域,例如支撑元宇宙场景构建、影视特效渲染,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三)政策驱动: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
国家层面通过“十四五”规划、新基建战略等政策工具,推动超算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转型。例如,《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超算与大数据中心融合发展,推动“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实现“东部数据、西部计算”的资源高效配置。同时,政策强化绿色化导向,要求新建超算中心PUE值不高于1.15,倒逼液冷技术、余热回收等低碳方案普及。例如,某超算中心通过采用浸没式液冷系统,使PUE值大幅降低,成为行业标杆。
(一)国际竞争:从“技术封锁”到“规则重构”
全球超算领域的竞争已上升为科技战略博弈。美国、日本等加速推进“后E级”超算计划,聚焦量子超算、神经形态计算等前沿方向,试图重构技术竞争格局。同时,部分国家通过出口管制、技术封锁等手段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软件工具,对超算产业链自主化构成压力。例如,某国际厂商在华合作项目中,因技术出口管制条款调整,导致关键部件交付延迟,凸显供应链安全风险。
(二)国内格局:从“单极主导”到“多元共生”
中国超算市场呈现“国家队+互联网企业+专精特新”的多元竞争格局。国家队企业如曙光、浪潮、联想深腾,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核心技术自主化能力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企业如华为、腾讯,通过AI算力需求驱动超算云服务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则聚焦存算一体、绿色节能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例如,某企业推出的异构计算平台,通过集成多种处理器,实现科学计算与AI训练的无缝切换,在材料模拟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超算的能力。
(三)区域协同:从“资源集聚”到“价值溢出”
国家级超算中心布局呈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集群集中全国70%资源的特征,同时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中西部枢纽节点建设,形成东西部算力资源动态平衡。例如,某西部超算中心承接东部生物医药企业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任务,利用低电价与气候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带动当地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三、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核心硬件自主化突破
中国超算产业链上游硬件环节逐步打破国外垄断。CPU领域,申威、飞腾等国产处理器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适配能力持续提升;存储领域,全闪存阵列与分布式存储结合,使超算系统I/O性能大幅提升;网络设备领域,智能光网络将算力中心间数据传输延迟大幅降低,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奠定基础。
(二)中游:系统集成与生态协同
中游系统集成领域,企业通过优化异构计算架构、研发自主操作系统,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扩展性。例如,某企业开发的“曙光系列”超算系统,支持百万级进程调度,兼容主流科学计算软件,打破对国外商用软件的依赖。同时,超算中心与云计算厂商、AI企业共建“算力联盟”,例如某超算中心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通用AI大模型训练平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下游:应用服务场景化创新
下游应用服务市场呈现“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成为新增长极”的特征。例如,在医疗领域,超算支撑的生成式模型深化AI在医疗影像、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在交通领域,车路云协同、自动驾驶技术依赖超算进行实时仿真测试。此外,超算即服务(HPCaaS)模式快速崛起,通过云端接入、按需付费,使小微企业也能使用顶级算力资源。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技术融合: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引领下一代革命
量子计算的发展为超算产业注入新动能。量子-经典混合超算将成为未来主流形态,通过量子计算机处理特定问题,经典超算完成剩余计算,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某实验室研发的混合计算原型系统,在材料模拟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超算的能力,标志着量子计算从理论走向实用。
(二)绿色智能:从“算力供给”到“价值创造”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超算中心的能效标准将大幅提升。液冷技术、余热回收等绿色方案将成为标配,同时通过AI算法优化资源调度,降低空闲功耗。例如,某超算中心采用AI能效管理系统,实时调整计算节点负载,使整体能耗大幅降低。
(三)生态开放:从“技术竞争”到“标准共建”
中国超算产业正从“技术自主化”向“生态开放化”延伸。通过开源社区建设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提升软件生态丰富度;在“超算应用价值评估体系”“绿色超算标准”等规则制定中提升国际话语权。例如,某企业发起的开源项目,已吸引全球开发者贡献代码,形成覆盖多学科的超算应用库。
(一)技术赛道:聚焦颠覆性创新领域
优先布局存算一体芯片、光学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颠覆性技术,预计获得超常规政策扶持。例如,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架构有望在特定场景计算效率大幅提升,成为下一代超算的核心组件。
(二)区域布局:卡位国家战略节点
深度挖掘“东数西算”工程中的绿色数据中心项目,重点关注PUE值低于1.15的新基建投资标的。例如,成渝超算集群依托清洁能源优势,承接东部高耗能计算任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三)应用场景:提前布局新兴交叉领域
提前卡位制造装备数字化、智能网联车操作系统等5G+工业互联网交叉领域,相关市场规模复合增速预计较高。例如,某超算中心与汽车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仿真平台,通过海量场景数据训练模型,缩短研发周期。
(四)国际合作:构建RCEP产业链分工
关注东南亚和RCEP框架下的产业链国际分工机遇,硬件出口与技术服务输出同步构建双循环格局。例如,某企业向东南亚国家出口超算系统,并提供本地化运维服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如需了解更多超级计算机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