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房企销售分化加剧
据报道,近期上市房企陆续披露6月单月及上半年销售数据,销售出现进一步分化。
2025年6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152.33万平方米,签约金额290.11亿元。2025年1-6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713.54万平方米,签约金额1451.71亿元。碧桂园6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额28.1亿元,权益销售面积35万平方米。1月至6月,碧桂园实现销售额167.5亿元;权益销售面积204.9万平方米。
中国房地产行业历经数十年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刻影响着产业链上下游与居民财富结构。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100280亿元,同比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总额为76040亿元,同比下降10.5%。这表明市场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住宅投资仍占据主导地位。从销售端来看,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7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9%,销售额为96750亿元,同比下降17.1%。尽管市场出现波动,但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人口流入、经济活力支撑,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而三四线城市则面临库存高企、需求疲软等问题。
当前行业转型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平衡短期阵痛与长期动能。一方面,市场出清过程中,部分企业债务风险暴露,需通过政策纾困与并购重组实现软着陆;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正重塑行业底层逻辑。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绿色低碳理念重构开发标准,全球化布局拓展增量空间。下一阶段,房企需在合规框架下,以运营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创新及跨行业协同为抓手,破解增长瓶颈,迎接结构优化后的新周期。
政策导向从“限购限贷”的短期干预转向长效机制构建。土地供应侧改革持续推进,增加保障房与租赁用地比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聚焦房地产税试点,引导市场预期平稳化。金融监管强化房企融资“三道红线”约束,倒逼企业降杠杆,同时鼓励银行支持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民生项目。地方层面因城施策深化,如一线城市放宽人才购房门槛,三四线城市通过补贴激活刚需,形成差异化的政策工具箱。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引导、需求调整与行业转型中不断稳中向好。
从中指研究院获悉,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25日)全国超160省市(县)出台房地产优化政策超340条,其中调整公积金政策近150条。各地购房补贴力度也在提升,特别是针对多孩家庭等人群的购房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地已出台高品质住宅或“好房子”建设技术标准;部分城市持续优化房票安置政策,加速城中村改造的推进,在释放购房需求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关情况汇报,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部署释放了政策将进一步加力的积极信号。
房地产行业2025年展望
2025年是房地产深度调整的“过渡期”。在专家看来,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部分城市或进一步放宽限购、限贷政策,加大对多孩家庭、新市民等群体的购房支持力度。
中国房地产行业已步入存量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核心特征体现为“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在政策引导下,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运营,从住宅开发单极驱动转向住宅、商业、产业、租赁多元协同。区域分化要求企业精准布局高能级城市群,而中西部潜力释放需依托产业链完善与人才回流。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不仅是成本项,更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支点——数字化提升全链条效率,低碳化响应国家战略并打开ESG投资空间。金融风险防控仍是底线,资本市场的工具创新为行业注入流动性,但更需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稳健模型。
长远看,行业将加速整合与专业化分工,具备精细化运营能力、产业资源整合力及技术应用前瞻性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周期中领跑。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将持续强化,在保障居住权利、推进城市更新、服务实体经济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想要了解更多房地产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