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从国民品牌到全球化品牌的跨越之旅

小微 小微
48942
2024月11月20日

鱼跃医疗:从国民品牌到全球化品牌的跨越之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周靖杰)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上,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正能够茁壮成长,最终走向世界的是其中的佼佼者。鱼跃医疗,这个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大放异彩的国民品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从本土到全球的华丽篇章。

鱼跃医疗:从国民品牌到全球化品牌的跨越之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6年,鱼跃“龙门”

鱼跃医疗:从国民品牌到全球化品牌的跨越之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故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一年,鱼跃医疗正式诞生,它像一颗幼小的种子,在医疗器械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起初,鱼跃医疗的产品线相对简单,主要集中在医用机械类产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幼苗逐渐茁壮成长,它不断吸收养分,努力向上,最终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正如鱼跃医疗副总经理赵帅在采访中所提到的,“鱼跃一直遵循‘创新重塑医疗器械’的发展战略,并且十分注重公司对于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打造。”鱼跃医疗深知,在这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鱼跃医疗在全球建立了12个研发中心,覆盖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这些研发中心就像鱼跃医疗的智囊团,不断为公司输送新鲜血液,推动产品更新换代。 

  纵观鱼跃医疗26年的发展史,制氧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公司打破国外垄断、被国人记住的第一个产品。

  2000年前后,制氧机全球市场被外资品牌通过专利壁垒牢牢垄断,与之对应的是居高不下的价格。在人均月收入刚刚破千的年代,一台价格高达上万元的的5L制氧机,需要患者花费数年的积蓄才能获得。

  彼时,国内医疗企业精准捕捉制氧机这个细分领域,用最快速度复制国外技术,迅速抢占中低端市场。虽然短时间内这些企业取得了市场份额的提升,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并没有真正攻克制氧机的技术难关。为了实现国产化,鱼跃在思考许久后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从零开始,自研家用制氧机生产的核心技术。鱼跃医疗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成功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制氧机的国产化生产,在大幅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赢得了大众的口碑。

  当然,制氧机的成功仅仅是鱼跃医疗众多创新成果中的一个缩影,鱼跃医疗凭借制氧机等呼吸治疗产品展现了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能力。同时,公司在糖尿病护理、消毒感控、家用电子检测、急救、康复与临床器械以及眼科业务等板块深耕细作,持续推出高性能、智能化的产品,满足了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构建了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鱼跃医疗产品覆盖呼吸治疗、糖尿病护理、感染控制、急救等领域,包括制氧机、雾化器、电子血压计等明星单品,产品品类已超600种,拥有近万种产品规格,为需求日益升级的医疗器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鱼跃医疗不仅注重自主研发,还通过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线,巩固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地位。自2008年上市以来,鱼跃医疗通过并购整合,将产业范围延伸至医疗器械、手术器械、医疗急救设备、医院消毒感控产品及服务、眼部健康与眼科器械、持续血糖监测等领域,到现在为止已拥有“鱼跃yuwell”“洁芙柔”“华佗”“普美康”等十余个品牌。

  智能制造,品质保障赢得用户信赖

  除了创新,鱼跃医疗在智能制造方面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

  为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鱼跃医疗施行全业务链协同管理,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将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鱼跃医疗大制造模块负责人景国民回忆,鱼跃医疗从最初筹备到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耗时将近五年,其打造的全球化智能制造物流中心,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能力在同行业全国乃至全球保持领先。

  鱼跃智能制造工厂在2021年被国家认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跟随镜头走进鱼跃医疗的生产车间,你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每个车间中为数不多的操作员熟练操控机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各司其职,精准地完成每一个生产环节。从原材料的入库、加工到成品的检测、包装,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鱼跃医疗深知,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它建立了严格的检测体系和大数据管理系统,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通过科学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手段,鱼跃医疗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达到国际标准。正如鱼跃医疗副总经理、江苏讯捷董事长荆伟在采访中提到的,鱼跃医疗通过数字化赋能,推进产品从无源到有源、再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同时建立内部数字化标准和应用规范,确保产品符合监管要求,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鱼跃医疗还与多所高校及企业合作,制定家用医疗器械数据采集、传输及应用的地方标准,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医疗数据平台,通过软件算法提升医疗器械性能,有效挽救生命,彰显数字化在医疗领域的重大价值。

  开启全球化新篇章,触达全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在渠道建设方面,鱼跃同样表现出色。鱼跃医疗副总经理徐楠轩表示,“通过构建包括线下药店、医院和电商平台在内的多渠道体系,鱼跃的服务网络覆盖了数十万家药店和医疗机构,几乎服务了所有的三甲医院。”这一庞大的服务网络不仅为鱼跃医疗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还为其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渠道上的优异表现并没有让鱼跃医疗止步不前,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鱼跃医疗积极响应市场变化,加速从B端向C端的转型。通过优化电商平台布局、加大数字化营销投入等方式,鱼跃医疗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鱼跃医疗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国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它展现出了强烈的全球化意愿和决心。鱼跃医疗不断调整海外布局策略,从产品出口转变为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据赵帅介绍,鱼跃医疗近年来加速海外渠道的布局与完善,先后在东南亚、中东北非、拉美、西欧、北美等地区设立了50余家渠道代理商,并在泰国、德国、美国等地成立了分子公司及办事处。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鱼跃医疗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为其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鱼跃医疗的海外业绩也取得了显著增长。2024年上半年,鱼跃医疗海外营收达到4.79亿元,同比增长30.19%,营收占比提升3.74个百分点。这一亮眼的成绩不仅证实了鱼跃医疗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突出成果,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为2024德国MEDICA鱼跃医疗展厅

  值得一提的是,鱼跃医疗的成功出海,是中国企业整体出海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国民品牌到如今的全球化品牌,鱼跃医疗的跨越之旅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它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实力以及前瞻性的全球化战略,最终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全球化实力的日益增强,相信会有更多像鱼跃医疗这样的优秀企业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树立新的标杆。

【责任编辑:郑伟】
    阅读下一篇: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北交所拟开展新代码号段仿真测试

              北交所拟开展新代码号段仿真测试

              小微 小微
              54402
              2024-02-03
              (原标题:北交所拟开展新代码号段仿真测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报综合消息 北交所2月2日发布公告称,为验证北交所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技术系统准备情况,拟于近期开展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仿真测试,第一轮测试时间是2月19日至3月1日,第二轮是3月4日至3月15日。测试内容为验证各参测机构技术系统已完成北交所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相关改造,达到上线要求。参测机构包括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深证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息商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交所于2023年11月17日宣布为上市公司股票启用920代码号段,启动相关准备工作。北交所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在公开发行期间和上市阶段均使用同一证券代码,股票上市首日起产生新的交易行情、信息披露等内容,新代码和原新三板代码不做关联。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春节概念股"调研忙!中欧、易方达、中金密集现身

              小微 小微
              49570
              2024-02-15
              (原标题:"春节概念股"调研忙!贝莱德、中欧、易方达、中金密集现身)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开年以来,多只“春节概念股”被投资机构扎堆关注,涉及文化、交运、消费等多个板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具体来看,国内外知名资管机构贝莱德、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淡水泉、上海国际信托等纷纷现身调研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调研时,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了相关公司在春节期间的运营情况,被重点提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宋城演艺、海航控股、菜百股份等。 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等调研宋城演艺 1月30日,宋城演艺举行了调研会,此次调研吸引了38家机构的参与,包括知名机构中信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中金公司、光大资管等。 宋城演艺主要从事主题公园和文化演艺的投资、开发、经营。目前宋城演艺已建成和在建杭州、三亚、丽江、九寨、桂林、张家界、西安、上海、龙泉山、澳大利亚等数十大旅游区、三十大主题公园、上百台千古情及演艺秀。 调研过程中,在被问及于大年初一开业的广东千古情景区时,宋城演艺表示,广东千古情景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已建成二十多个剧院和表演场所,其中包含大量开放式的演艺空间,打破了公园和演艺的界限,是公司产品的最新版。广东千古情景区全网上线首日销量已突破10万份,截至1月29日达到20多万份。购买的主力人群为约3小时内车程的周边游客,亲子家庭群体占大头。 2024年1月30日,宋城演艺预告全年业绩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收18.5亿元至20.5亿元,若不考虑持有花房集团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及减值损失,归母净利润预计为7.5亿元至9亿元。 东吴证券研究所认为,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的联营企业花房集团公司受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直播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因素影响,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公司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将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减少。上市公司景区运营仍处正常状态,杭州宋城客群结构进一步年轻化、多样化;丽江、桂林景区顺应当地火爆文旅市场;西安、上海景区整改后游客数量和市场口碑超出预期,2024年新增项目及存量景区爬坡仍可期待。 贝莱德等调研海航控股 2月1日,海航控股举行了调研会,此次调研吸引了24家机构的参与,包括知名机构贝莱德、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淡水泉投资、上海国际信托等。 海航控股起步于海南省,致力于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航空服务。主要从事国际、国内(含港澳)航空客货邮运输业务,以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服务业务。其中,定期、不定期航空客、货运输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调研过程中,在被问及春运机票的预订情况及量价情况时,海航控股表示,进入2024年1月,国内航班承运旅客量和票价水平同步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票价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4年1月下旬起,春运进入订票高峰期,市场情况良好,航班预订量大幅提升,平均票价水平高于2019年同期10%以上。国际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1月末,国际航班预订量占比约60%,预定平均价格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浙商证券研究所认为,海航聚焦全国主要核心枢纽市场,在国际线民营航司中占比第一。公司航网与三大航重合度较高,主基地位于海口美兰机场,并占据最大时刻份额,例如2023年夏秋占比达到了35%,市场控制力较高。此外,在三亚机场,海航的市场份额为21%,位列第二,有望受益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客流提升。在首都机场,海航投入运力最多,在首都机场份额占比为17%,持续受益于高价值客群。海航的国际线则主打差异化竞争,抢占欧美二线细分市场。 中金公司、招商证券等调研菜百股份 1月9日,菜百股份举行了调研会,此次调研吸引了15家机构的参与,包括知名机构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保银资产、中信建投证券等。 菜百公司是一家黄金珠宝专业经营公司,主要经营黄金、铂金、钻石、珠宝、翡翠、金银币章、金条及投资类产品等项目。主营业务为黄金珠宝商品的原料采购、款式设计、连锁销售和品牌运营。 调研过程中,在被问及公司今年元旦期间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春节销售的预期时,菜百公司表示,通常,每年四季度末至一季度受元旦春节“两节”因素影响,黄金珠宝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为行业传统销售旺季。相较往年,今年元旦包括往后一段时间,在销售方面既有机遇,也有压力。一方面,去年元旦恰逢此前积压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同时,元旦距离春节的时间间隔短于今年,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活力。而今年元旦之前,消费需求已持续长线释放,为今年“两节”销售带来压力。不过,今年元旦和春节之间相隔时间较长,这为公司发挥全直营模式优势,持续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促进销售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日前,菜百公司已经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
              返程大军“堵”上热搜!6小时路程开了22小时,今日拥堵缓解了!

              返程大军“堵”上热搜!6小时路程开了22小时,今日拥堵缓解了!

              小微 小微
              76200
              2024-02-18
              (原标题:返程大军“堵”上热搜!6小时路程开了22小时,今日拥堵缓解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但不少网友还堵在返程高速上,“堵车”也登上微博热搜。 (图源:图虫创意) “正月初八晚上出发准备去广州,开了十多个小时,前面还比较顺畅,现在堵在湖南。”从湖北出发的杜先生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为了避免拥堵,这期间他一度下高速,在国道开了近2小时。 (2月17日因高速拥堵,大量司乘人员下高速休息) 多地高速流量创新高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是今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全国高速免费通行的最后一日,高速拥堵也达到顶峰。前一日,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高速都出现了长达十多公里的拥堵。 (2月16日,湖南一高速服务区洗手间大排长龙) 根据安徽交通广播消息,2月17日晚,安徽省内合六叶高速六安往合肥方向新桥服务区入口封闭。六安往合肥方向罗集服务区、西桥服务区、新桥服务区车辆饱和。六武高速、合宁高速、天天高速、滁州西环等多条高速多个入口封闭,部分服务区车辆饱和。 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数据,2月16日12时至17日12时,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流量289.05万辆,同比2023年春运同期(春运第23天)增长66.33%。单日客流有望刷新历史新高。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安徽高速公路的过境车辆超过50%。 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消息,2月10日至17日,全省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约为346.11万辆次,同比增长约31%,创春节假期历史新高。 其中,京沪、沪蓉、沪武、沈海、长深、盐靖、新扬、宁洛、淮徐、盐洛高速部分路段以及部分跨江大桥车流量较大,返程高峰期间出现不同程度车多缓行情况。 湖南高速自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六开始车流量迅猛增长。2月16日8时至2月17日8时,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运行态势居高位运行,主要干线上因车流量大,交通事故造成的缓行较前几日增多。截至2月17日15时17分,湖南省高速车流总量已超324万辆次。 从路线来看,南北走向高速的车行压力主要集中在北往南方向;东西走向高速的车行压力主要集中在西往东方向。车流主要流向为广州、东莞、南宁、深圳、惠州、长沙、上海、苏州、杭州等地。 湖北省2月10日0时至2月17日17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1753.04万辆,较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17.6%,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35.58%。其中,小型客车免费通行车辆1695.93万辆,较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16.96%,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37.63%。 据交通运输部2月17日消息,来自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6日(春运第22天,农历正月初七),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0846万人次,环比下降2.2%,比2023年同期增长34%,比2019年同期增长34.06%。 其中公路人员流动量28961万人次,环比下降2.3%,比2023年同期增长34.4%,比2019年同期增长35.8%。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25864万人次,环比下降3.9%,比2023年同期增长35.9%,比2019年同期增长69.7%。 今日拥堵明显缓解 今年春节假期较往年更长,为了避开拥堵,不少网友提前返程,结果也被堵在了路上。“提前出发,本来以为自己是聪明人,结果上了高速发现大家都是聪明人。”堵在路上的网友调侃道。社交平台上,有网友200公里路程,开了两天。有网友6个小时的路程,开了22小时。 不过,随着高速公路免费时段结束,第一波返程拥堵已经明显缓解。地图路况信息显示,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拥堵路段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份境内。相较2月16日、17日免费时段已经明显缓解。 为了避开拥堵,从湖北出发前往上海的王先生,特意选择在2月18日(正月初九)凌晨三时出发,今天早晨他已进入安徽境内。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路上仍有不少拥堵路段,但整体路况还算可以。 铁路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连创新高 公路客流连创新高,铁路客运量也不断攀升。2月16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28.8万人次,连续3天刷新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2月17日正月初八,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620万人次,安排加开旅客列车2256列,铁路春运运力安排再创新高。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消息,2月17日长三角铁路迎来返程客流最高峰,当天预计发送旅客266万人次,计划增开旅客列车568趟,对191趟动车组列车进行重联编组。 截至2月16日,春运以来长三角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5240余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238万人次。春节假期7天来发送旅客1460余万人次,日均发送近210万人次。节前、节中客流较2019年同期增幅明显。 据广铁集团消息,2月17日...
              “降息”了!史上最大降幅 你的房贷能省多少?

              “降息”了!史上最大降幅 你的房贷能省多少?

              小微 小微
              64403
              2024-02-20
              (原标题:“降息”了!史上最大降幅 你的房贷能省多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降准落地、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等举措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市场对2月LPR报价尤为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以下简称5年期LPR)为3.9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比上次报价,本次1年期LPR未变,5年期LPR下调25BP,这也是5年期LPR降幅最大的一次。5年期以上LPR是中长期贷款的定价基准,尤其是按揭贷款的定价基准,其下调主要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 按照监管规定,当前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此次LPR调整,意味着当前首套按揭贷款利率的下限降至3.7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继续处于“3时代”。存量房贷利率则将在重定价日迎来下调,具体取决于个人和银行约定的重定价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四次出现MLF利率未变但LPR下调的情况,业内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淡化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关系。 非对称降息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报价。 其中MLF利率是央行中期政策利率,代表了银行体系从中央银行获取中期基础货币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简言之,LPR等于MLF+点差。 2月18日,央行开展10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2.5%,均持平于上次。虽然利率未变,但考虑到前期存款利率下调、降准、再贷款利率下调等举措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市场预计2月LPR有可能下调。 具体而言,2023年12月,各主要银行再次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2024年1月25日,人民银行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2月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中长期低成本资金。而自2019年改革以来,5年期LPR比1年期LPR的降幅小15个基点,2月5年期LPR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相比上次报价,本次1年期LPR未变,5年期LPR下调25BP,这也是5年期LPR降幅最大的一次。此前5年期LPR一般下调5BP或者10BP,2022年5月,5年期LPR下调15BP。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宋雪涛表示,一般来说,5年期LPR主要对应的是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等)、居民按揭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在房地产市场尚未有效企稳,政策强调要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时,更大幅度降低5年期LPR利率不仅能够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和房企融资成本,也能够向市场传递更积极的信号。 LPR下调将会带动贷款利率下降,进而降低实际利率。近期物价较为低迷,今年1月CPI同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2.5%。由于物价同比增速为负,真实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上升,企业经营负担有所加重,客观上需要降低名义利率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今年1月4日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再次提出降低融资成本。1月24日,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合理把握利率水平,继续结合对未来物价变动趋势的判断,前瞻性把握好实际利率水平,保持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房贷利率再下调,利息能省多少? 经过持续推进,LPR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金融机构绝大部分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基准定价,即“贷款利率=LPR+点差”。其中,5年期LPR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定价基准。 此次5年期LPR下调有望带动房贷利率下降。我国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采用三层定价机制:一是全国层面,由央行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确定全国层面的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二是地方层面,各城市政府在全国层面的政策底线基础上,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确定当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三是商业银行层面,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信用风险等因素,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具体利率水平。 目前全国层面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减20个基点,第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加20个基点。但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央行近期披露的《202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12月全国 343个城市(地级及以上)中,101个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26个取消了下限,...
              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 兜底监管制度性安排逐步完善

              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 兜底监管制度性安排逐步完善

              小微 小微
              53962
              2024-02-26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既是各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形成的共识,也是金融监管工作的既定任务。从实践看,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离不开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各地政府部门等的协调配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的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在此基础上,推动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还需要人力、科技等因素的共同配合。 监管全覆盖 从“形似”到“实至” 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近期联合撰文指出,要以严密过硬监管保障金融稳定发展。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覆盖、无例外”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部署工作任务时的高频词。 去年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主旨演讲中,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提到,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勋在《提升金融监管效能》课题中指出,机构监管框架下,监管主体按照机构属性划分监管对象,对于开展新型业务和交叉业务的机构,往往存在监管空白。 为了让金融监管尽可能无空白和无盲区,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事实上在朝着更加综合的方向转变。人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魏革军曾在《清华金融评论》上刊文表示,2018年~2023年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向综合监管转变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转变采取的是“基于现实、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具体表现在,不断调整各部门监管职责,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但直到2023年我国才决定组建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实现除证券业以外金融全行业的统一监管。 魏革军认为,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是进一步把监管做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从过去的监管实践看,表面上机构、目标、规则、手段等应有尽有,但实际上有的监管政策未能充分落到实处,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业务监管仍存在重叠和漏洞,导致监管资源浪费或者监管不到位,削弱了监管有效性。”魏革军称,“此次改革通过组建金融监管总局,能够集中调配资源,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从‘形似’向‘实至’的转变。” 至少10地 金融委主任已亮相 要推动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协作”与“配合”是绕不开的关键点。 2023年3月公布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在组织架构层面组建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强化监管统筹,但具体监管工作如何协调仍是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从过去到现在,理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的协调配合关系,是金融监管过程中的“攻坚克难”之处。有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坦言,这是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最困难的部分”。 根据《方案》,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二是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 目前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铺开,多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已完成挂牌仪式,与原有部门名称相比,新亮相机构名称中均少了“监督”二字,即变成了“XX省/市/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在此基础上,这些地方金融管理局还对照中央层面设立的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挂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工作委员会牌子。 例如,首先亮相的“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还同时加挂了“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牌子。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有10地省级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完成亮相,其中,天津、山西、黑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均由本地省部级副职官员兼任此职,河南更是由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王凯直接担任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贵州、云南、甘肃三地的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三职由一人兼任,全面主持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山东、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均已召开,两地均在会议中强调要做好央地协作、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相关工作。 建立兜底机制 强化监管协同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召开的2024年工作会议在部署系统年度重点任务目标时同样要求,新的一年要“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和重点任务协同,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在年度工作...
              58同城、安居客调查报告:春节后换租热度高 过半人群更希望稳定长租

              58同城、安居客调查报告:春节后换租热度高 过半人群更希望稳定长租

              小微 小微
              72487
              2024-02-27
              (原标题:58同城、安居客调查报告:春节后换租热度高 过半人群更希望稳定长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节假期结束,伴随返乡大军的回流,以及新年求职务工热,租房市场也随之升温。58同城、安居客今日发布的《2024年节后租房调查报告》显示,过半数意向租房者倾向在2月份租房,希望稳定租住一年以上的人群占比更高;整租的诉求高涨,超八成租房者更倾向于整租,两居室成热门关注户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了解,本次调研面向今年4月份之前有租房需求的人群,根据58安居客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人群中,有54.1%的受访意向租客希望在春节后(2月份)马上租房,有34.2%的人希望在3月份租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8同城、安居客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意向租房人群希望拥有稳定持续的租房房源,希望租住一年以上的意向租客占比达51%,36.9%的租房者意向租房的时长在半年至一年之间。有孩家庭选择长租一年以上的占比相对更高,为56.3%。从家庭情况来看,家庭成员越多,希望长期稳定租住的愿望越强烈,有孩家庭选择长租一年以上的占比为56.3%。 对于租房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因为工作原因而租房,占比60.8%,有21.6%的人是出于生活便利等原因而租房,15.4%的人是为了子女上学而租房。其中,有孩家庭因为子女上学而选择租房的占比为27.3%。 58同城、安居客调研显示,更大的私人空间成为租客们的倾向。调研中,有84.4%的人希望整租,选择合租(含同住一间)的人仅为15.6%。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拥有独享空间成为租客提升居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渴望实现“整租自由”的人群越来越多。同时,单身独居的租房者对合租的接受度相对更高,有37.3%的单身租房者倾向于选择合租(含同住一间),超九成有孩家庭选择整租。 根据58同城、安居客调研,两居室成最受租客青睐的户型。在本次调研中,超六成租房者青睐两居室,其次为一居室,占比21.7%。单身独居的租房者选择一居室的占比为50.6%,而两口之家、有孩家庭则更希望选择两居室及以上户型。 在租金接受程度上,58安居客研究院分析表明,有63.9%的人希望将月租金控制在1001―3000元之间。其中,工作在一线城市的租房者月租金在2001―3000元的占比最多,为29.4%,新一线城市工作的租房者月租金在1001―2000元的占比最多,为36.5%。 报告还显示,约六成租房者认为月租金占个人/家庭月收入的比重在10%―20%较为合适,能够使经济压力和居住条件达到相对平衡。 对于房租的上浮空间,在工作及收入稳定的情况下,超七成租房者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租金上浮。同时,根据58同城、安居客调研结果,5%以内的租金涨幅更容易被人群接受,也有超两成租房人群表示不能接受租金上涨。 校对:刘榕枝...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