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塑料可转化为多种实用产品

小微 小微
59861
2024月11月20日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发出一项新技术,成功将部分塑料转化为肥皂、洗涤剂、润滑剂等多种实用产品。这一成果发表于19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可持续性》杂志。

部分塑料可转化为多种实用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团队采用的方法并不复杂:加热塑料并将其分解。他们首先将塑料加热至343℃—399℃,随后将其置于由该团队自主研发的反应器中。反应器会将塑料分解成各种化合物,留下油、气和残留固体混合物。

  研究团队表示,该方法的关键是分解构成塑料的聚丙烯和聚乙烯分子,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残留固体微乎其微,气体则可以被捕获并用作燃料。而最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可以改变油的功能或化学性质,并将得到的新分子转化为肥皂、洗涤剂、润滑剂和其他产品。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一天,而且全程实现了温室气体零排放,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联合国网站提供的数据触目惊心: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多达4.3亿吨,相当于每天有2000辆装满塑料的垃圾车倾倒在海洋、河流和湖泊中。联合国预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60年,塑料污染将增加两倍。但令人沮丧的是,目前全球只有不到9%的塑料得到回收。

  研究团队坦言,虽然他们找到了分解塑料的方法,但如何将这一技术规模化、连续化,并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记者 刘霞)

【责任编辑:朱家齐】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事关中植!债权申报以及操作指引发布

事关中植!债权申报以及操作指引发布

小微 小微
76254
2024-02-03
(原标题:事关中植!债权申报以及操作指引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植集团破产清算案出现新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日,中植企业集团官微推送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债权申报公告及操作指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4月5日前,以非现场方式向管理人申报债权。该次申报采取线上申报形式,中植集团在公告中贴出了PC、手机申报端的操作手册及视频。 公告显示,未在4月5日前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补充申报人补充分配;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产生的费用,由补充申报人承担。未依法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此外,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时间及方式将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另行通知,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回顾来看,2023年8月,“中植系”旗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延期兑付,引发市场关注。 2023年11月,中植集团自曝风险,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显示中介机构初步尽调发现,一是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由于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二是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为4200亿元至4600亿元。 初步尽调显示,中植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短期内可用于兑付债务的资源远低于整体债务规模。 去年11月,据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报,近期,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依法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4年1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显示,债务人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破产原因,故裁定受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申请。 另外,北京大成律师事务被指定为为中植企业集团破产清算案管理人,管理人负责人为郑志斌律师。据了解,郑志斌律师是著名的破产法专家,从事破产重组业务20余年,承办过无锡尚德、中国二重等上百件破产案件。 中植系爆雷也牵涉到多家上市公司董监高。2023年11月,美吉姆董事长马红英、*ST天山董事长马长水失联,公开资料显示,马长水担任了中植集团副总裁,也任ST宇顺董事等职,马红英现任中植集团财务总监。随后去年12月,ST宇顺和皓宸医疗监事会主席、中植系背景高管朱谷佳也无法取得联系。更多内容请看《突发!两A股公司宣布:董事长失联!均有中植系背景》...
央行一万亿“大礼包”已送达 2024年货币政策还有哪些新线索?

央行一万亿“大礼包”已送达 2024年货币政策还有哪些新线索?

小微 小微
69183
2024-02-06
2月5日,2024年的首次降准正式落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1月24日宣布,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单次降准幅度加大体现了宏观政策发力。2023年央行两次降准,幅度都是0.25个百分点,单次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左右。今年开年,央行上来就“加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接近央行人士告诉记者,超预期的政策操作“进”的特征非常明显,短期要靠政策进取发力,未来的政策取向也将是以发展的思路去解决总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等问题。本次降准充分展现了宏观当局稳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决心,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货币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 此次降准有力弥补了节前的流动性缺口。2023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已通过MLF超额续作、新增PSL等方式投放流动性逾2万亿元,但据市场估算,春节前流动性仍有一定缺口。 一是政府发债缴款,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以及地方再融资专项债,年末财政库款较三季度末反季节上升2000多亿元;二是新增存款缴准,去年四季度新增存款3万亿元,往年1月还会新增3万多亿元,按7%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估算,缴准规模在4000亿元以上。三是节前取现需求,历年情况看规模可能超2万亿元。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2020年以来,央行在每年春节前夕都安排降准,既能补足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又能利用节后回笼的现金继续支持银行信贷投放,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此外,降准有助于打好“组合拳”,体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此前财政部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实物量会体现在2024年,央行也新增了5000亿元PSL额度,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存量政策将持续体现经济带动效应。这次降准也是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体现,有望与前期政策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近期,财政部还表示将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央行及时降准也能为后续系列稳需求、稳增长政策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关键时刻降准还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今年以来,海外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仍在持续,红海紧张形势加剧,国内老百姓消费信心不足,市场预期容易受到扰动。降准作为传统的重量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有利于增强社会信心和底气。而且,降准体现了政策的加力,“真金白银”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的资金投入,有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不断恢复向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 支持一季度经济开好局 在内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央行选择年初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体现了货币政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恢复向好的基调,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接近央行人士指出,一季度经济工作往往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经济“开好局”可以为全年奠定坚实基础。央行在开年1月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真招实招助力经济起步加力,反映了货币政策主动担当,始终坚守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 市场机构普遍预计,2024年要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需要政策加大力度。此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幅度由0.25个百分点加倍至0.5个百分点,这一重磅举措反映出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增大,有效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挖掘国内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信贷投放得多、流动性消耗得快,容易导致资金面收紧,抬高市场整体利率水平。央行此次降准,保证了春节前后的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将有力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加之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调降、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等措施,这些都将为实体经济降成本创造更多空间。...
突发!巴菲特,大抛售!

突发!巴菲特,大抛售!

小微 小微
52371
2024-02-15
(原标题:突发!巴菲特,大抛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罕见!“股神”巴菲特突然抛售苹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地时间周三盘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减持了1000万股苹果股票,以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不过,目前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披露持有资产中占比为50.19%。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此同时,苹果的重磅产品遭遇“翻车”。起售价高达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元)的苹果Vision Pro在美发售不到两周时间,谷歌搜索趋势显示,“退货Apple Vision Pro”的搜索量激增。另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北京时间2月14日,苹果Vision Pro已经开始陆续接到用户的退货。 另外,一则关于苹果设计团队的人事变动也引发关注。2月14日,彭博社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中任职时间最长的高级工业设计师巴特·安德烈(Bart Andre)即将离职。这标志着,前苹果知名设计师乔尼·伊夫(Jony Ive)领导的创造苹果美学的“灵魂团队”几乎全部解散。 巴菲特突然抛售 当地时间周三盘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减持了1000万股苹果股票,以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该公司对苹果的持股比例降至5.9%。 目前,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披露持有资产中占比为50.19%。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周三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16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苹果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美股大型科技公司阵营中明显掉队,已经失去了美国市值最高公司的王冠。截至最新收盘,苹果年内累计下跌超4%,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大涨超5%。对比之下,英伟达暴涨49%,微软累计涨幅达9.1%,谷歌涨超4%。 同时,苹果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其App Store政策面临的监管审查、在中国市场销售下降以及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的担忧。几位分析师已经下调了对这支股票的评级。 据最新披露的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在去年第四季度还减持了在惠普的持股,同时增加了对雪佛龙、西方石油的持仓比例。该公司重仓股包括,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雪佛龙。截止第四季度末,该基金持仓总规模为3470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340亿美元。 苹果“大翻车” 苹果Vision Pro在美发售不到两周时间,谷歌搜索趋势数据显示,“退货Apple Vision Pro”的搜索量激增。 2月14日,凤凰网科技报道,上市不到两周时间,苹果公司的首款头显Vision Pro已经开始陆续接到用户的退货。 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列出了退货的原因,主要包括: 1、戴在头上很重,虽然Vision Pro看似很轻便,但实际上重量达到600~650克,接近12.9英寸iPad Pro的重量。 2、对眼睛不友好。 3、它让我头疼,每次戴上它我都会头疼几个小时。 4、没有足够的应用程序,如果你想使用该设备完成工作,它缺少很多必需品,例如 Chrome 和 Grammarly。 5、它太大了,不方便携带,甚至无法放入背包中。 6、续航焦虑,Vision Pro的电池容量才3166mAh,最多两个半小时,这东西就没电了。 一名YouTube科技视频博主法尔扎德·梅斯巴希(Farzad Mesbahi)表示,“我无法把它作为一款科技/生产力设备使用。” 他表示,即使他能舒服地坐着,在头上和脸上戴一个设备也会很不方便。自己不会像使用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那样长时间使用头显。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部分用户承认,他们购买Vision Pro就是为了退货,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它的功能。其中,一名用户马特·施耐德(Matt Schneider)买了Vision Pro(随后退货),喜欢用它浏览Instagram和观看YouTube视频。他表示:“如果苹果认为我会花4000美元买它,那他们就疯了。” 值得一提的是,脸书母公司Meta CEO扎克伯格也体验了Vision Pro,结果或许令他长舒一口气。由于Meta的头显与Vision Pro存在直接竞争,苹果头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Meta。 当地时间2月13日,扎克伯格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点评了Vision Pro。扎克伯格在客厅中使用Quest 3(Meta的VR设备)的穿透模式拍摄了这段视频。 扎克伯格表示,在使用了Vision Pro后,“我不仅认为Quest...
大举加仓拼多多!高瓴350亿持仓曝光!资本大鳄索罗斯大动作……

大举加仓拼多多!高瓴350亿持仓曝光!资本大鳄索罗斯大动作……

小微 小微
76445
2024-02-16
(原标题:大举加仓拼多多!高瓴350亿持仓曝光!资本大鳄索罗斯大动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美股13F持仓的密集披露,不少明星私募的持仓陆续揭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时间2月15日,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公布了最新美股持仓。2023年四季度,高瓴增持拼多多、丹纳赫、京东等,其中大举增持拼多多超4亿美元,一举成为高瓴第一大重仓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股神巴菲特突然抛售苹果,去年四季度减持1000万股苹果股票,清仓环球人寿等4股,增持雪佛龙等3股。此外,索罗斯基金四季度增持罗素2000、标普500等指数ETF,继续做多美股,并大幅加仓网络安全软件公司Splunk。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收于历史新高,这是该指数今年以来第11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91%,标普500指数涨0.58%,纳斯达克指数涨0.30%。不过,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苹果跌0.21%,微软跌0.70%,英伟达跌1.65%,谷歌跌2.17%,亚马逊跌0.74%,Meta涨2.27%,特斯拉涨6.23%。 高瓴大举加仓拼多多,成第一大重仓股 北京时间2月15日,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管理平台HHLR Advisors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 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末HHLR Advisors在美股市场持仓总市值为49.62亿美元(约357亿元人民币),环比去年三季度末增长10.7%,前十大重仓股为拼多多、百济神州、贝壳、传奇生物、微软、赛富时、TAKE-TWO互动软件、亚马逊、丹纳赫、DoorDash。其中,中概股市值占比超过70%,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去年四季度高瓴对拼多多、亚马逊、京东等电商科技公司进行了增持。其中,大举增持拼多多276万股,持股数量升至1011万股,增持金额高达4亿美元,期末持股市值高达14.79亿美元,超越了多个季度持仓第一的百济神州,一举成为高瓴的第一大重仓股。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在去年四季度股价表现亮眼,单季涨幅超过49%。拼多多同时也是千亿私募景林的第一大重仓股,备受私募巨头们的青睐。 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拼多多去年第四季国内业务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海外业务Temu的GMV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可能达到约90亿美元。大摩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81美元。 四季度,高瓴还大举加仓了37万股丹纳赫,这使得丹纳赫首次进入HHLR Advisors前十大重仓股。丹纳赫是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擅长通过精益管理和卓越运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在四季度仅新买入穆迪一只股票,买入15.58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6088万美元;重点减持了阿里巴巴、DoorDash等15只股票,其中贝壳、微软等被小幅减持;清仓了特斯拉、大全新能源等12只股票。 巴菲特清仓环球人寿等4股,索罗斯加仓Splunk 美股周三盘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13F文件引发关注。 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减持了1000万股苹果股票,以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披露持有资产中占比为50.19%。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周三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16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股神在四季度没有新建仓任何股票,却清仓了环球人寿等4只股票。其中,清仓83万股环球人寿,自股神在2001年一季度买入以来,持有了长达22年时间。2023年二季度,巴菲特减持了60%的环球人寿,三季度继续减持67%,四季度完成清仓。 四季度,巴菲特增持了雪佛龙和西方石油,增持1584.5万股雪佛龙;大幅减持惠普7966万股,减持幅度高达77.71%,持仓市值降至6.87亿美元;减持派拉蒙环球3040万股,减持幅度为32%,期末持股市值降至9.36亿美元。 截至四季度末,巴菲特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雪佛龙、西方石油、卡夫亨氏、穆迪、德维特、花旗集团。截至第四季度末,该基金持仓总规模为3470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340亿美元。 另外,亿万富翁索罗斯旗下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最新持仓备受关注。2023年四季度合计披露持仓价值76.46亿美元,较上一季度70.5亿美元环比增长8.5%,其持仓组合新进75只股票,增持62只股票,减持41只股票,清仓75只股票。 四季度,索罗斯基金增持罗素2000、HYG债券、标普500等指数ETF,继续做多美股。其中,大幅加仓网络安全软件公司Splunk,增持幅度...
“深”走访提质量第9期丨基础化工行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技术创新铺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走访提质量第9期丨基础化工行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技术创新铺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小微 小微
62671
2024-02-26
(原标题:“深”走访提质量第9期丨基础化工行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技术创新铺平高质量发展之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部署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1月29日召开后,连日来,多地紧锣密鼓组织专班调研走访上市公司,调研内容普遍以推动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导向,助推辖内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呈现深市优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景象,证券时报开设《“深”走访提质量》专栏,聚焦深市企业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有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各级政府密集调研深市上市公司,不是在调研就是在调研的路上。政府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和提供政策支持,正不断激发上市公司的发展动力,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变革,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基础化工行业的卫星化学和盐湖股份,近期也陆续接受了政府部门的实地调研。调研有力有效地解决上市公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近年来,基础化工行业正在进一步拓宽,卫星化学、盐湖股份等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也为高质量发展铺平了道路。 帮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卫星化学始终坚定“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坚持“科技创造未来,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特色一体化产业链。卫星化学先后建成国内首套民营丙烯酸及酯装置、国内首套引进美国UOP技术的丙烷脱氢装置、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AP连续化生产装置、国内首套百万吨级乙烷裂解装置、中国首条乙烷全球供应链,与韩国SK致新共建亚洲首个EAA项目,是全球第二、中国首家自主研发选择性齐聚高碳α-烯烃的企业,且α-烯烃技术经国家院士专家组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这一项项的首家、首套、首个背后是卫星化学数十年如一日的专心发展。 对于卫星化学这样的龙头企业,政府部门也极为关注,更是全力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2月1日,浙江省选取的4家中国证监会圈定优质上市公司中,浙江省副省长张雁云一行首站走访调研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中,卫星化学提出了鼓励企业省内扩大再投资,鼓励企业把资金流、科技流、人才流、产品流回流到浙江,支持“科技金额小贷”以及解决中小科创企业融资难等5点诉求。 对此,张雁云高度重视卫星化学提出的相关诉求,针对“科技金额小贷”事宜,张雁云表示将对照相关政策,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针对其他诉求,将反馈给省政府相关部门,研讨后予以反馈。同时,张雁云表示,目前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建议卫星化学积极加入相应产业链,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将为产业链内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持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配置,积极协调解决问题,更好地提供综合性保障服务,共同帮助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不仅是卫星化学,在今年2月4日,青海省政府工作组赴盐湖股份调研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情况,实地查看并听取公司工作汇报,统筹协调解决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作组指出,依法合规经营,守正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属地政府建立健全与上市公司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有力有效解决上市公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对此,盐湖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研旨在帮助解决公司的实际困难,不断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同时也为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盐湖股份主营业务为氯化钾和碳酸锂,多年来,盐湖股份致力于察尔汗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凭借555亿吨氯化钠、5.4亿吨钾盐、1204万吨氯化锂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储备,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公司“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的使命;与此同时公司深耕钾肥、锂业,积累了深厚的生产经验,锻造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工艺、持续创新的科研实力、绿色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核心竞争优势。现拥有500万吨/年钾肥生产能力,产能位列全球第四位;碳酸锂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年,卤水提锂产能位列全国第一。未来盐湖股份将着力打造中国最大钾工业基地、中国锂新能源材料基地、“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生态循环经济区。 市场空间正进一步打开 三年来,盐湖股份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履铿锵,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23年度实现利润约76亿元―81亿元。成功跻身2022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上市企业500强,2023年盐湖股份荣登2023中国上市企业500强排行榜55位,三年来复合增长率为56.32%,盐湖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
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 兜底监管制度性安排逐步完善

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 兜底监管制度性安排逐步完善

小微 小微
53962
2024-02-26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既是各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形成的共识,也是金融监管工作的既定任务。从实践看,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离不开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各地政府部门等的协调配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的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在此基础上,推动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还需要人力、科技等因素的共同配合。 监管全覆盖 从“形似”到“实至” 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近期联合撰文指出,要以严密过硬监管保障金融稳定发展。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覆盖、无例外”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部署工作任务时的高频词。 去年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主旨演讲中,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提到,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勋在《提升金融监管效能》课题中指出,机构监管框架下,监管主体按照机构属性划分监管对象,对于开展新型业务和交叉业务的机构,往往存在监管空白。 为了让金融监管尽可能无空白和无盲区,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事实上在朝着更加综合的方向转变。人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魏革军曾在《清华金融评论》上刊文表示,2018年~2023年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向综合监管转变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转变采取的是“基于现实、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具体表现在,不断调整各部门监管职责,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但直到2023年我国才决定组建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实现除证券业以外金融全行业的统一监管。 魏革军认为,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是进一步把监管做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从过去的监管实践看,表面上机构、目标、规则、手段等应有尽有,但实际上有的监管政策未能充分落到实处,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业务监管仍存在重叠和漏洞,导致监管资源浪费或者监管不到位,削弱了监管有效性。”魏革军称,“此次改革通过组建金融监管总局,能够集中调配资源,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从‘形似’向‘实至’的转变。” 至少10地 金融委主任已亮相 要推动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协作”与“配合”是绕不开的关键点。 2023年3月公布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在组织架构层面组建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强化监管统筹,但具体监管工作如何协调仍是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从过去到现在,理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的协调配合关系,是金融监管过程中的“攻坚克难”之处。有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坦言,这是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最困难的部分”。 根据《方案》,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二是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 目前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铺开,多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已完成挂牌仪式,与原有部门名称相比,新亮相机构名称中均少了“监督”二字,即变成了“XX省/市/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在此基础上,这些地方金融管理局还对照中央层面设立的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挂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工作委员会牌子。 例如,首先亮相的“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还同时加挂了“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牌子。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有10地省级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完成亮相,其中,天津、山西、黑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均由本地省部级副职官员兼任此职,河南更是由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王凯直接担任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贵州、云南、甘肃三地的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三职由一人兼任,全面主持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山东、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均已召开,两地均在会议中强调要做好央地协作、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相关工作。 建立兜底机制 强化监管协同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召开的2024年工作会议在部署系统年度重点任务目标时同样要求,新的一年要“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和重点任务协同,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在年度工作...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