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给予名创优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6.30美元

小微 小微
62012
2024月12月03日

(原标题:野村:给予名创优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6.30美元)

野村:给予名创优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6.30美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野村对名创优品的目标股价进行了上调,从25.60美元调整至26.30美元,并维持了买入评级。这是继星展银行将名创优品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为26.20美元之后,又一机构对名创优品的看涨举动。此前,杰富瑞将名创优品目标股价调整为港币39.10元,维持持有评级;花旗集团给予名创优品增持评级,目标价为26.80美元。

野村:给予名创优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26.30美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名创优品是一家中国控股公司,品牌包括名创优品和TOP TOY。其产品主题为家居装饰、小型电子产品、纺织品、美容工具、玩具、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零食、香水以及文具和礼品等。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7704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
兔年复盘:资本市场十大法律事件!

兔年复盘:资本市场十大法律事件!

小微 小微
77428
2024-02-13
(原标题:兔年复盘:资本市场十大法律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治兴则市场兴,法治强则市场强。 2023年资本市场在推进法治化进程方面继续迎来新突破。面对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一沉疴痼疾,2023年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回应。 这一年,监管部门一方面加强法治供给,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治理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构建常态化机制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在此,券商中国记者盘点2023年度资本市场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法律事件,以此记录历史进程中的资本市场。 新《公司法》完成大修 经历四次审议,新《公司法》终于面世,于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本次修订正值《公司法》颁布30周年,是1993年以来最为全面的一次修改。 从对资本市场积极影响角度来看,新《公司法》优化公司治理;强调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人员责任;还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对于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方面,新《公司法》比如新增“可选设单层制”治理结构,允许公司以审计委员会替代行使监事会职权;又如新增股东会可授予董事会其他职权,突出董事会治理地位。 在强化董监高责任方面,此次明确忠实勤勉义务的内涵,为司法机关审判董监高履职尽责提供法律依据。在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此次扩大股东知情权范围,降低股东临时提案权的门槛等。 新《公司法》的出台,有助于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公司治理更有效、更优化,也更加有利于激发市场持久活力。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供给 “独立董事不独立”一直广受社会诟病。而“康美药业案”的爆发亦折射出独立董事制度的局限性,引发市场对该制度的关注。 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完善制度供给。四个月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细化独立董事制度各环节具体要求,明确独董任职资格与任免程序、职责及履职方式和履职保障等。 《办法》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独董最多在三家境内上市公司任职。二是独董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之间的潜在重大利益冲突事项。三是上市公司应向独董定期通报公司运营情况。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体现国家层面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为独董搭建有效履职平台,提供独立履职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对独立董事不履职不尽责的追究力度。 分红新规迎突破 资本市场另一大被投资者诟病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不高。一直以来,A股上市公司有的分红金额少、分红比例低,有的甚至多年不分红,严重违背资本市场建立初衷,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以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决定》。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修改完善规范运作指引。上述系列规则的发布,旨在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分红意识,提高分红水平,同时约束异常分红。 根据上述分红新规,监管层明确,对不分红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对财务投资较多但分红水平偏低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关注。 监管还简化中期分红程序,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鼓励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分红频次。同时,增加对中期分红的完成时限要求,督促公司在章程中细化分红政策,明确现金分红的目标,更好稳定投资者预期。 此外,加强对异常高比例分红企业的约束,强调上市公司制定现金分红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盈利水平、资金支出安排和债务偿还能力。对资产负债率较高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佳,存在大比例现金分红情形的公司保持重点关注,防止对企业生产经营、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分红新规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的分红机制,有助于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当前,在多名分析师看来,持有市场上分红收益率较高、市值相对稳定的股票是稳健投资策略的选择之一。 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 2023年2月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全面注册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革新,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不同市场板块的上市条件持续完善,有望释放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全面注册制改革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发行审核制度,既尊重注册制的基本内涵,也借鉴全球最佳实践,同时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证监会明确表示,实行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而是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各环节加强监管执法,管得更严,管得更准。一方面,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另一方面,全面注...
国有大行放大招!对接超8200个房地产项目

国有大行放大招!对接超8200个房地产项目

小微 小微
50727
2024-02-16
进入2024年以来,各地有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地进展加速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1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有关部署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召开专项会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率先表态,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也陆续召开有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专项会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协同努力,把梳理出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及时推送,确保有关项目融资实现顺利推进。 五大行对接项目超8200个 根据公开信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中,除了邮储银行未披露获取、对接的清单项目外,其他五家银行目前获取、对接超8200个项目。 2月15日,邮储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该行积极对接协调机制推送主办行项目,共覆盖河南、四川、广西等10个省份,融资金额57亿元,并已在河南、广西、贵州、大连等省区市落地项目,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 2月14日,交通银行方面透露,自1月30日各地推送项目清单以来,截至2月13日,交行已获取、对接清单项目1442个,并已对其中部分项目实现贷款投放。交行青岛分行在收到第一批项目名单后,立即与客户沟通并开辟绿色通道,仅用3天便实现清单内首个项目投放落地,成为青岛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后的首单投放,有效满足了项目建设融资需求。 2月13日,建设银行公布对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情况显示,自1月底收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以来,该行已对接项目2000多个,已审批项目近百个,已审批待投放金额200多亿元。近日,建行北京、福建、安徽、河南等分行已实现对5个项目的投放,投放金额近30亿元。 2月12日,中国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2月12日,中国银行已推进超过110个项目的审批工作,合计金额约550亿元,其中,已审批完成项目共75个,合计金额近400亿元。 2月11日,农业银行表示,目前,农业银行已累计对接协调机制项目2700余个,自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专题会议以来,新审批项目超过10个,审批贷款近50亿元。贷款项目主体中,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占比超过80%,项目类型以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住宅为主。 工商银行稍早前也表示,截至2月8日,该行已对接2000余个项目,并率先实现对多个城市多个项目的贷款投放,既包括国有房企,也包括民营房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多家股份行积极部署 除了国有银行之外,多家股份行也在积极对接部署,包括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绿色通道等举措,推进有关项目落实落地。 截至2月9日,光大银行39家一级分行全部组建工作专班,并和当地住建部门实现对接,共获取项目名单2622个,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源保障,建立绿色通道,已获批名单内项目20个,授信金额107.5亿元,贷款余额50.14亿元。 其中,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取得首批协调机制名单后,业务条线和风险条线配合经营单位现场办公,仅用10天时间,完成了项目沟通、审查审批、决议签批等关键流程,已批复协调机制名单内两个项目,批复金额8.5亿元;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在全行专题会议结束后,在总分行统筹联动、前中后台统一协作的高效保障机制下,该行快速为两个房地产项目投放贷款1.56亿元。 兴业银行在2月8日召开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兴业银行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行动方案》,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各项要求,明确提出六方面、十六条具体工作举措,全面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落实落细。2月1日,兴业银行已经实现首笔协调机制推送项目落地。 中信银行也在2月7日召开全行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会议,全面部署相关工作。截至2月9日,中信银行所属37家分行、各二级分行已分别成立由“一把手”行长为组长的专项小组,与各省级、辖内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协调机制实现了直接对接,积极参与协调机制组织的各方会商。截至2月9日,中信银行共获取协调机制推送项目872个。 重视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住建部官网1月12日披露《住房城乡建设部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作出部署。 为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作用,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指导有关事项。 一是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通...
2月21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宁波灵均名下账户被限制交易

2月21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宁波灵均名下账户被限制交易

小微 小微
68549
2024-02-21
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央行:2024年2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45%,上月为3.45%;5年期以上LPR报3.95%,上月为4.2%。本次1年期LPR未变,5年期LPR下调25BP,这也是5年期LPR降幅最大的一次。这是第四次出现MLF利率未变但LPR下调的情况,业内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淡化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关系。 2.沪深证券交易所对宁波灵均限制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在交易监控中发现,2月19日开盘后,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期间深证成指、上证指数快速下挫,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根据相关规定,决定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对宁波灵均名下相关证券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并启动对宁波灵均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 3.据央视新闻,住建部表示,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另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有关数据,已对“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1236亿元,正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陆续发放贷款。 4.据国资委网站,近期,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上海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要高起点谋划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把国企改革引向深入,更好地履行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新使命。要聚焦重点问题,高站位准确把握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核心要义。处理好功能使命性改革任务和体制机制性改革任务的关系,处理好统筹推进和分层分类改革的关系。要狠抓落实落地,高标准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提升目标。强化组织推进,确保落地见效;加强宣贯培训,确保改革穿透,直达基层。 公司新闻: 1、中国神华:1月煤炭销量同比增长27.9% 2、海底捞:2023年度营业收入预计不低于414亿元 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3、ST贵人:连收9个跌停板后收2个涨停板,收盘价仍低于1元/股,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 4、天齐锂业: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资源量和储量更新 5、风范股份:实控人等拟7.42亿元向唐控产发出售12.67%公司股份并放弃相关股份表决权,实控人将变更 6、明阳智能:拟斥资3亿元到6亿元回购股份 7、国资委同意中国宝武收购中粮包装 海外要闻: 1.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止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4.19点,收于38563.80点,跌幅为0.1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44.87点,收于15630.78点,跌幅为0.92%;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30.06点,收于4975.51点,跌幅为0.60%。 2.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ARM跌超5%,英伟达、AMD跌超4%,特斯拉跌超3%,阿斯麦跌超2%,亚马逊、安森美半导体跌超1%。 3.微软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网卡,用来提高其人工智能芯片Maia的性能,最终达到减少对英伟达产品依赖的目的。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已经任命通信设备巨头瞻博网络的联合创始人Pradeep Sindhu领导网卡项目的工作。Sindhu团队本次目标打造的新网卡,类似于英伟达的ConnectX-7网卡,主要用于提高服务器的流量速度。报道称,开发过程可能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如果成功,将有望缩短OpenAI在微软服务器上训练模型所需的时间,并降低训练过程的成本。 4.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其官网宣布,已与美国电视制造商VIZIO达成协议,沃尔玛将以每股11.50美元现金收购VIZIO,相当于完全摊薄后的股权价值约为23亿美元。...
开年最大募资,CVC资本募了490亿

开年最大募资,CVC资本募了490亿

小微 小微
49224
2024-02-22
(原标题:开年最大募资,CVC资本募了490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最大一笔募资出现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界从CVC资本获悉,其第六期亚太基金已经完成募集,募资规模达到68亿美元,约合490亿元人民币。至此,CVC 亚太基金旗下累计规模已超 210 亿美元。 历史悠久,CVC资本素有欧洲PE豪门之称,至今管理资产规模188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000亿元)。官网显示,目前CVC资本在中国有上海和香港两个办事处,共有近30名员工。 这一次,投向亚洲。投资界了解到,CVC 第六期亚太基金将专注于对亚洲核心消费和服务领域的高质量企业进行控股、联合控股和合作投资。自1999年以来,CVC 就一直活跃于亚洲市场,迄今已在亚洲完成80多项投资。如今弹药到位,开始新一段征程。 PE豪门募集490亿 投向亚洲 春江水暖看募资。 时间回到2022年8月,CVC资本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一份文件显示,将募集一支名为“CVC Capital Partners Asia VI (A) LP”的基金。由此,CVC 第六期亚太基金开始筹备。 期间监管信息显示,不到一年时间CVC第六期亚洲基金便募集到4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亿),新的出资人包括加拿大养老基金(CPPIB)、俄勒冈州公务员退休基金(OPERF)等。 直至这一次,CVC第六期亚太基金正式完成募集。换言之,用了18个月时间,CVC资本募集到6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90亿元,超过60 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CVC 管理合伙人兼 CVC 亚洲负责人 Sigit Prasetya 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并欢迎新投资人的加入,同时也要感谢再次投资第六期亚太基金的原投资人的持续信任和支持。随着第六期亚太基金募资圆满完成,我们将继续借助丰富的行业经验、遍布泛亚太区域的本地办公室以及 CVC 全球网络,在快速增长的亚洲私募市场中,把握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遇,并与企业家们和公司管理团队展开紧密合作 CVC 管理合伙人 Rob Lucas 也补充道:“近年来,我们大力投入 CVC 亚洲基金,很高兴能够取得卓越进展。CVC 亚太基金是我们私募平台的增长引擎之一,我们期待继续推动其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回顾过去一年,CVC资本留给全球创投同行深刻印象在募资上火力全开,堪称“募资狂魔”。 最为轰动的是2023年7月,CVC资本宣布最新发行的第九期并购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 Fund IX成功募集超过26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077亿,不仅超出其250亿欧元的目标,还打破了全球最大并购基金募资纪录。 很快,CVC资本再次宣布第五支全球二级私募股权基金Glendower Capital Secondary Opportunities Fund V(“SOF V”)完成最终交割,筹集资金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00亿。 此外,CVC第三个贷款抵押债券股权基金CVC CLO Equity III 也募得承诺资金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这是CVC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此类资金之一,也是全球同类型基金募资规模最大之一。 CVC资本历来被视为PE圈的风向标。种种动作显示,似乎越是市场低迷时候越适合扫货。 执掌14000亿 回首在华沉浮往事 不少人可能对CVC资本依然陌生,它的前身是花旗银行在1968年建立的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直到1981年,CVC Capital Partners作为该项目的欧洲分支成立,才在1993年独立为私募股权公司。三十年过去,CVC资本成为了老牌欧洲私募豪门之一。 目前,CVC资本在欧洲、中东、美洲、亚洲和非洲地区共有 29 个办公室,管理资产约 188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000亿元)。同时涵盖七个互补的投资策略,包括CVC 欧洲/美洲、CVC 亚太、CVC 战略机会、CVC 成长、CVC S 基金(Glendower)、CVC 信贷和CVC 基建(DIF Capital Partners)。 自1999年起,CVC资本开始深耕亚洲市场。最早一期亚洲基金可追溯到2000年,此后募集基金规模不断攀升。25年时间,CVC 亚太基金跃升为亚太区域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 这家豪门PE与中国市场渊源深厚。2008年,CVC资本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时期里,CVC资本投资了众多知名项目。但日后它与俏江南张兰的投资恩怨,闹得沸沸扬扬。 尤其是经历了俏江南、大娘水饺等不欢而散后,CVC资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鲜少活跃在大中华市场上。 直到最近几年,CVC资本低调归来。2020年4月,CVC资本宣布其第五期亚太基金成功募集 45亿美元;随后,CVC资本斥资13.05亿港元收购...
李飞飞,最火AI女王

李飞飞,最火AI女王

小微 小微
63394
2024-03-03
(原标题:李飞飞,最火AI女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仁勋又出手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英伟达宣布成立一个新研究部门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GEAR。令人意外的是,该实验室的领导者是两位华人90后博士范麟熙(Jim Fan)和朱玉可(Yuke Zhu)。 范麟熙和朱玉可身上标签很多,但最为鲜明还是一点:李飞飞的学生。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期间,他们成为了李飞飞的弟子。 李飞飞,现年48岁,被誉为“AI教母”,她是全球AI领域研究的标志性人物,长期主导着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研究。而她带出的学生军团,正成为全球AI界的中流砥柱。 黄仁勋,找来两位90后 资料显示,英伟达成立的Gear实验室,致力于具身智能研究开发,这是黄仁勋长期关注的领域,正如他曾说过,“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为此,他专门找来两位90后掌舵。 范麟熙,早在高中时期就迷上了AI。当深度学习还无人问津时,斯坦福的AI实验室就已被他列入了梦想目的地。起初,范麟熙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后来如愿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师从李飞飞教授。期间,他成为OpenAI第一位实习生。 朱玉可身后同样是一份学霸履历:浙江大学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本科双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助理教授,同时是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 早先作为斯坦福视觉与学习实验室成员,朱玉可师从李飞飞与 Silvio Savarese 教授。李飞飞团队开发了机器人训练框架 SURREAL,用来加速学习过程,而朱玉可和范麟熙正是项目论文一作。此外,朱玉可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曾获得国际机器人顶会 ICRA 2019 的最佳论文奖。 兜兜转转,如今两人在英伟达研究起机器人。“未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与模拟智能体将和iPhone一样无处不在。”范麟熙表示,GEAR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具备通用能力的AI,能在虚拟与现实的多个世界中学习如何熟练行动。 英伟达也相当豪爽,配备了全球最有钱的具身智能实验室。范麟熙曾透露,团队有足够的资金一次性解决机器人基础模型、游戏基础模型和生成式模拟。他认为,2024年将是机器人之年、游戏AI之年、模拟之年。 而关于人工智能的过去和未来,都绕不开他们身后共同的老师李飞飞。 李飞飞是谁? 多年前,李开复被问到谁将影响未来25年的科技走向,他想了想说出了李飞飞这个名字。 出生于北京,在成都长大,李飞飞曾就读于知名的成都七中。1992年,16岁的李飞飞随父母赴美,后来一边在洗衣店帮忙,一边读完普林斯顿物理学学位。 2000年,李飞飞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人工智能和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毕业后,她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并加入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 李飞飞是一位物理迷。“物理学教给了我一件事,保持提出重大问题和寻求北极星的热情。”在一步步研究中,李飞飞找到了她的兴趣所在AI,并将研究重点转移至当时十分冷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 她找到的第一颗“北极星”,是教计算机看东西。 在21世纪初,计算机图像识别模型仅能认出四种物体:汽车、飞机、豹子、人脸。李飞飞的设想是,如果有足够大的、经过标注的数据集,就能训练出理论上“无所不知”的计算机视觉模型。 于是,李飞飞在2007年启动了图像数据集项目ImageNet。彼时,数据集的整理和标注是脏活累活,学术界和产业界并不太关注。经常有同行建议她换个“有用的方向”,她也经常为经费发愁,以至于开玩笑要回去开洗衣店补贴项目经费。 直至两年后,ImageNet正式上线,李飞飞把这个包含1500万张照片,标注了2.2万种物品的数据集免费公开,几乎所有的AI视觉识别学习都受益于此。时至今日,ImageNet仍是全球AI产学界最知名的大型视觉数据库之一。 犹如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被开启,AI在图像识别上开始迅猛发展,也让全世界看到了AI技术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李飞飞为深度学习算法爆发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自此,李飞飞这个名字响彻AI界。 2016年,李飞飞加入谷歌,并推动成立谷歌AI中国中心,她曾在上海的谷歌中国开发者大会这样说过:“人工智能无国界,人工智能的福祉同样没有国界。” 但很快,李飞飞又回归学界,继续在斯坦福大学任教,陆续在她主导的斯坦福AI实验室、斯坦福视觉与学习实验室(SVL)和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续推动 AI 研究。 AI的下一站要去何方?李飞飞找到另一颗“北极星”具身智能。 2018年,她和团队开始将机器学习和机械臂结合起来,踏足具身智能领域。目前,她的团队已开发了评估具身智能表现的模拟数据集BEHAVIOR,拥有来自人类的1000种活动、5000多种物体模型。这些数据...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