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魏革军:引导增加民营企业融资供给 营造科创金融良好环境

小微 小微
75181
2024月03月02日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魏革军:引导增加民营企业融资供给 营造科创金融良好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魏革军:引导增加民营企业融资供给 营造科创金融良好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全国两会临近,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何新进展、如何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这些话题都有望成为两会期间金融领域代表委员、媒体聚焦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魏革军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谈今年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如何支持民营经济、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发展,以及稳地产、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金融防风险政策安排。

魏革军透露,今年将继续推动西安申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运用支小再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构建“股贷债保”联动发展的科创金融生态体系,营造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此外,陕西地区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高风险机构数量保持在个位,截至目前,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对25家机构开展了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基本上完成早纠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 魏革军

引导增加民营企业融资供给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制定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三年专项行动,请问陕西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如何?目前融资三年专项行动有何进展?

魏革军: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陕西来看,截至2023年9月底,陕西省实有经营主体571.01万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比95.4%;民营经济主体注册资本占比66.27%;2023年陕西省非公经济GDP占比50.5%,对经济的贡献稳居半壁江山。

近年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支持力度。2023年向124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低成本资金超950亿元,向43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3.18亿元,带动普惠领域贷款增长。

二是完善民营经济金融支持政策。牵头五部门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整合融资、奖补、担保、考核、风险补偿政策,引导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围绕民营经济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公司金融顾问制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三是持续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三年专项行动”,2023年度支持合作银行发放贷款2505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9.83万户。深化“秦信融”征信平台推广应用,促成融资1459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还会出台哪些政策举措?

魏革军:今年,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继续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一是在总量上,引导增加民营企业融资供给。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引导增加对民营、小微等领域的信贷供给。

二是在结构上,着力增强对民营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公司金融顾问体系,提高金融政策覆盖面。

三是在机制上,持续推动信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应用,强化“秦信融”地方征信平台的推广应用。

四是在政策协同上,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与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贴息奖补等政策合力,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加强与产业部门合作,深入推进产业链金融工作,便利上下游民营企业融资。

证券时报记者:为继续推动西安申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今年在支持科创金融发展方面还会有哪些工作安排?

魏革军:近年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申建西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着眼于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坚持边申报边建设,加快探索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科创金融服务环境;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撬动,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加强监测和信贷引导,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融资对接,提升服务水平;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科创票据融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行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落实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探索运用支小再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构建“股贷债保”联动发展的科创金融生态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

金融机构化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在推动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化险方面,陕西取得了哪些进展?

魏革军: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压实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多渠道补充资本的同时,通过成立地市级农商银行、变更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等改革措施,持续提升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2023年上半年,陕西146家地方法人银行央行评级结果显示,高风险机构数量保持在个位,资产占比0.55%,风险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陕西是否纳入了对增量高风险机构开展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与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有何关系?

魏革军:开展增量高风险机构硬约束早期纠正,对有效控制金融风险、避免风险扩大和蔓延、提升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陕西省尚未纳入增量高风险机构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在早期干预、强制处置、必要管控和接管、追责问责等方面的合作探索,为今后加入试点创造良好基础。

2015年施行的《存款保险条例》对存款保险早期纠正作出了规定,在加快问题投保机构风险处置、优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约束力不足。相比之下,增量高风险机构硬约束早期纠正实行“限期纠正”,做到“不纠正即处置”,不使高风险机构淤积。截至目前,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对25家机构开展了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基本上完成早纠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机制,规范采取早期纠正措施,为开展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积累经验。

证券时报记者: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在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今年是否会有增量支持政策出台?

魏革军: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积极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有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保持房地产贷款平稳有序。指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2024年1月末,陕西省房地产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6.21%,增速较上年回升1.43个百分点。二是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指导陕西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全省首付比例和利率均降至全国下限,具体为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为20%、30%,利率分别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0基点(BP)、LPR+20BP。三是有序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发布公告向客户宣传政策,以电子化批量操作为客户提供便利服务。全省金融机构完成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合计173万笔、7153亿元,平均降幅0.69个百分点,每年可向购房家庭让利约50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持辖内房地产信贷投放平稳有序,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用好新增抵押补充贷款额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建设。

跨境人民币使用增速高

证券时报记者:2023年陕西跨境人民币业务增势良好,请问去年能取得高增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今年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还会有哪些工作安排和计划?

魏革军:2023年,在政银企合力推动下,陕西人民币跨境使用再创佳绩,跨境人民币结算983.45亿元,同比增长62.16%,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创历史新高,达394.74亿元,同比增长113.83%,增速位居全国第三。2023年陕西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一是规避汇率风险,企业使用主动性显著提高。跨境人民币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节省汇兑成本、提高资金效率。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省商务厅成立跨境人民币工作专班,推动重点产业及县域企业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上形成示范效应。“头雁”引领“群雁”齐飞,2023年陕西开展跨境人民币企业数2584家,同比增长31.37%。

二是优化金融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提升。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全省建设30家“跨境人民币示范网点”,推出减费让利特色服务,降低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准入门槛,扩大政策惠及面,让更多企业享受便利化服务。

三是促进互联互通,跨境人民币同业合作达到新高度。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指导陕西金融机构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机构开辟同业合作新路径,新增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6户。2023年陕西与中亚五国人民币跨境收付14.54亿元,同比增长209.15%。

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合作,指导银行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丰富服务场景、创新产品模式,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质效,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营造良好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生态环境。

责编:万健�t

校对:祝甜婷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2023年风电装机创历史新高!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电气风电股东增持次数居于行业首位

2023年风电装机创历史新高!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电气风电股东增持次数居于行业首位

小微 小微
69530
2024-01-31
(原标题:2023年风电装机创历史新高,国内多地海上风电项目加速推进,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电气风电股东增持次数居于行业首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风电装机创历史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36544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39261万千瓦。计算可得,2023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7590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21688万千瓦,风、光共计新增装机约300GW。对比我国风电历年新增装机,2023年新增风电装机创历史新高,超越2020年抢装装机。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地海上风电项目进展推进,9月16日,亚洲首制的两艘风电运维母船在江苏启东下水。该项目填补了国内海上风电运维领域空白。9月19日上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25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1”正式交付。这是目前国内起重能力最强、作业水深最大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12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在福建开工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超3000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一半左右。将时间轴拉长,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装机约39万千瓦;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装机约279万千瓦,我国海上风电在近十年以来发展迅速。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海上风电目前处于发展早期,2022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在风电总新增装机中占比仅11.6%,海上风电近年经济性持续改善,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根据GWEC预测,2030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将达50.9GW,2023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1%。我国海上风电近期发展情况向好,大规模竞配也持续推出,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已实现的装机量,海风2023—2025年将累计新增27.9GW装机量,海风有望重回高增长时期。 电气风电增持次数居于行业首位 统计显示,A股中风电设备板块上市公司共有27家。从增减持情况来看,1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2023年度进行了增减持,电气风电增持次数在行业中居于首位,共9位股东增持31次,远超其他同行业上市公司。 从增减持金额来看,电气风电合计增持金额为6855.03万元,仅次于三一重能。值得注意的是,电气风电近期发布了增持计划公告,公司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目前在公司任职并领薪的监事亦自愿增持公司股票。 公司将采取由符合《股价稳定预案》规定条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的措施以稳定股价,7位重要股东计划累计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其上一年度税后薪酬总额的5%,最高不超过其上一年度税后薪酬总额的10%,增持股份的价格不超过公司最近一期期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 从估值上来看,风电设备板块估值已处于低位,目前已有3家上市公司破净,具有充足的上涨空间,包括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电气风电,最新市净率分别为0.83倍、0.88倍、0.93倍。 股东户数连续下降,筹码相对集中 数据显示,电气风电股东户数已连续六期下降,也就是说筹码持续集中。在存量市场,资金博弈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筹码集中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主力掌握较多的筹码,股价后市较易拉涨。电气风电最新股东户数为31626户,较2022年6月末减少了18.62%。 ...
事关中植!债权申报以及操作指引发布

事关中植!债权申报以及操作指引发布

小微 小微
76255
2024-02-03
(原标题:事关中植!债权申报以及操作指引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植集团破产清算案出现新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日,中植企业集团官微推送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债权申报公告及操作指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4月5日前,以非现场方式向管理人申报债权。该次申报采取线上申报形式,中植集团在公告中贴出了PC、手机申报端的操作手册及视频。 公告显示,未在4月5日前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此前已进行的分配,不再对补充申报人补充分配;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产生的费用,由补充申报人承担。未依法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此外,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时间及方式将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另行通知,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回顾来看,2023年8月,“中植系”旗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延期兑付,引发市场关注。 2023年11月,中植集团自曝风险,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显示中介机构初步尽调发现,一是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由于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二是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为4200亿元至4600亿元。 初步尽调显示,中植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短期内可用于兑付债务的资源远低于整体债务规模。 去年11月,据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报,近期,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依法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4年1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显示,债务人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破产原因,故裁定受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申请。 另外,北京大成律师事务被指定为为中植企业集团破产清算案管理人,管理人负责人为郑志斌律师。据了解,郑志斌律师是著名的破产法专家,从事破产重组业务20余年,承办过无锡尚德、中国二重等上百件破产案件。 中植系爆雷也牵涉到多家上市公司董监高。2023年11月,美吉姆董事长马红英、*ST天山董事长马长水失联,公开资料显示,马长水担任了中植集团副总裁,也任ST宇顺董事等职,马红英现任中植集团财务总监。随后去年12月,ST宇顺和皓宸医疗监事会主席、中植系背景高管朱谷佳也无法取得联系。更多内容请看《突发!两A股公司宣布:董事长失联!均有中植系背景》...
【ETF观察】2月26日股票ETF净流出194.76亿元

【ETF观察】2月26日股票ETF净流出194.76亿元

小微 小微
74182
2024-02-27
证券之星消息,2月26日,上证指数报收2977.02,下跌0.93%;深圳成指报收9066.09,下跌0.04%;行业主题中,机械设备、汽车、家用电器涨幅居前,银行、煤炭、公用事业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机床、中证机器人、国证机器人产业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华夏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器人ETF分别以6.1%、5.78%、5.63%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800银行、上证金融地产行业、中证银行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富国中证800银行ETF、南方中证银行ETF、华宝中证银行ETF分别以-2.67%、-2.62%、-2.61%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194.76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11.63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3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250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份额增加了1.92亿份,净流入额为1.64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510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份额减少了3.94亿份,净流出额为32.82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券商3月策略: 超跌方向仍有投资机会

券商3月策略: 超跌方向仍有投资机会

小微 小微
76760
2024-02-28
(原标题:券商3月策略: 超跌方向仍有投资机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周三市场的调整,相当于前期大幅调整之后,市场上出现的‘余震’。”28日,一市场人士建议投资者,目前重点还要控制好仓位。面对目前的市场波动,券商对接下来的3月市场策略是如何判断的?对此,有券商认为:“伴随着政策预期的进一步提升,市场形成合力仍需等待基本面的进一步验证,3月份,小盘、成长和周期风格更为占优,重点关注前期的超跌板块。” 四个方向存投资机会 2024年2月,受到汇金等国家队资金增持和监管政策的利好影响,流动性带来的冲击被逐步消化,市场情绪触底,再加上AI领域Sora模型带来的催化,大小盘风格走向均衡。近期市场行情的性质是底部超跌反弹,主要原因是估值底部、股市政策面催化、资金面改善、“雪球产品”等风险进一步出清,叠加数据真空+政策预期提升的“春季躁动”,市场情绪出现明显修复。 往后来看,长城证券认为仍需密切关注国内的基本面验证情况,在基本面得到验证前市场主线仍不清晰。从中长期来看,维持A股震荡走势的判断,市场可能沿着央企重估、低位股超跌反弹、TMT景气领域、出海机会等方向继续演绎。 分行业和板块来看,长城证券甄选四个方向的投资机会:一是央企价值重估+红利板块。一些积极减少不良资产和贷款额的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正在提高。“政策扶持行业+高市值+红利”在大盘筑底反弹时期是安全边际的投资优选。央企价值重估,重点关注持续稳定分红、回购和增持、并购重组预期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二是银行+房地产的边际修复机会。降准以及LPR下调,再加上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及限购继续放开等政策持续落地,建议关注银行的合理息差和合理利润相关机会。 三是AI算力及应用。以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向具有产业变革的长期确定性,前期调整充分、业绩未来有望逐渐兑现。AI应用逐渐落地仍可能带来板块估值提升的机会。 四是出海相关机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扩张海外市场可能是消化国内产能、增加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一条可行途径。相关机会包括医药、汽车、家电等方面。 反弹或有可能升级为反转 面对近期的股市波动,信达证券认为流动性冲击带来的下跌主要有两种,一是2015年6月:高估值+之前集中快速的金融创新,这种情况下,风险彻底出清需要半年。二是2013年6月、2018年四季度和2022年1月至4月:估值不高+基本面下滑,在调整的末期,股市会出现流动性冲击,这种情况下,风险一旦结束,股市会很快出现季度上涨,甚至有较大的概率形成历史性底部。 在过去1个季度,万得全A指数的最大回撤已经达到20%,这是2016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大超跌值,反弹可能也不会小。对此,信达证券进一步分析,考虑到估值和库存周期的位置,3月至4月有可能出现地产销售的改善和一季报盈利的改善,出现季度反弹甚至反转的概率较高。 在行业配置建议上,信达证券研究称,季度内可能会呈现出普涨,底部超跌的标的也有望补涨。投资机会上,2024年年度配置顺序:上游周期>AI、汽车汽零>金融地产>老赛道(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消费。 “历史上底部大反弹或反转附近,一般会有以下特征:1、在长期风格偏小盘的阶段(比如2008年至2016年),如果指数出现底部反转,小盘风格可能会阶段性回撤或滞涨,大盘风格往往会更强。2、熊市结束后第一波上涨会有前一轮牛市的影子,而上周有所表现的新能源恰恰是上一轮牛市最强的方向。3、底部刚反转的2至3个月,涨幅最大的板块大多是超跌类板块,但底部反转附近最强的板块和未来1年最强的方向相关性不大。”关于历史底部,信达证券则分析了三点特征。 多重利好对市场形成支撑 2024年2月,市场相比1月份投资情绪发生了好转。板块方面,Sora概念、中字头股票等多板块表现很好,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涨幅靠前。 在A股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力后,伴随吴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投资者认为管理层加强资本市场改革和监管、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信号明确。2月18日以来,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与专家学者、机构、投资者们座谈,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提振市场信心。 投资机会上,银河证券认为,3月A股行情有望持续回暖,建议以稳为主。1月底时,市场在国内外多方面利好下迎来信心的重拾,2024年A股将迎来震荡向上的修复行情。龙年首个交易日开始,在假期资产表现+亮眼的消费与信贷数据共振下,A股股民重拾信心。3月份,政策端是重点聚焦的关键点之一,如科技主线及新质生产力概念。即将进入年报及一季报披露期,行业景气度预期将是影响板块间相对表现的关键。3月,建议战略性布局科技、上游原材料、电力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记者 张��...
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

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

小微 小微
64348
2024-03-03
(原标题:AI+时代到来,科技成长股火了!17只滞涨科技成长股获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步加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开年,科技领域大事和热搜不断。 2月16日,OpenAI发布全新的Sora文生视频模型,可以一次生成60s的长视频,且视频画面精细度较高。 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 2月27日,南京大学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3700余名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这一举措系全国首创。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等。 可以说时下最热门的赛道就是人工智能及其产业链等科技方向。 多家机构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ChatGPT、Sora文生视频模型的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在交互体验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国内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沉寂许久之后,进入2024年以来,科技赛道获多家券商机构看好。 数据宝粗略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中信证券、申万宏源、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表示看好科技成长主线。 中信证券表示,小微盘受交易博弈的影响异常显著,科技成长有望成为今年另一条投资主线。 2月23日,申万宏源发布的市场预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投资者认为高股息将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市场基本面亮点不足;28%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存在以科技成长为主线的其他替代资产。 (图片来源:申万宏源) AI+时代到来,算力、芯片等软、硬科技具备成长潜力 如今,AI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提高脑力劳动力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这背后离不开算力等软科技以及芯片、半导体等硬科技支持。 科技领域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哪些科技赛道成长潜力较大? 2月27日,知名公募机构景顺长城投研团队发布《重塑与创造——2024 AI+洞察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总体来说,AI将在科技领域持续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角度来说,AI产业链可以从模型层、算力层、应用层分别切入;AI重塑机器人大脑,产业链迎来新机遇;算力需求将从训练转向推理,从云端转向边端;国产芯片和先进封装迎历史性机遇。 根据上述观点,软科技领域的AI算力、人工智能、6G通信等,硬科技领域的芯片、半导体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有望兼具科技+成长的双重属性。 在一系列消息面的利好影响下,A股市场的科技领域自春节后迎来全面反弹。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中证科技100指数春节后以来(2月19日至3月1日)累计涨超8%,申万AI算力指数、人工智能指数同期涨幅均超过27%;半导体产业、芯片指数涨幅均超过15%。 事实上,上述板块的大涨或与超跌反弹有一定关系。中证科技100指数自2022年至2024年2月6日累计跌幅超过38%;芯片、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指数期间跌幅均超过30%。 281只科技成长股出炉,25股年内涨超10% 数据宝统计,上文提及AI算力、人工智能、6G、芯片、半导体、人形机器人6个科技成长赛道的概念股共计281只(部分公司含交叉概念),其中25股2024年内涨幅超过10%,涨幅超过30%的有6股。 其中AI算力+6G概念股天孚通信、人工智能概念股嘉友国际、AI算力概念股中际旭创2023年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天孚通信系光纤连接细分市场龙头,该股今年以来涨近50%。截至3月1日,公司收盘价录得136.88元,创阶段新高,2023年净利润增幅上限达到88%。 部分概念股持续下跌,近20股年内跌幅超25%,包括荣旗科技、航天宏图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价大跌的概念股2023年业绩普遍不佳,不少公司业绩持续下滑、首亏甚至续亏;例如,纳芯微、杰华特、神工股份等业绩首亏股2024年以来跌幅均超过30%。 北上资金、产业资本同时加仓19只科技成长股 科技成长赛道获多家机构强烈看好的同时,2024年以来还备受各路资金的追捧。 从外资动向来看,数据宝统计,上述281股中,有230余只属于陆股通成份股,其中153股今年以来获北上资金加仓,数量占比超六成,中际旭创、石头科技、雅克科技等最新持股较2023年末加仓超2个百分点。 从产业资本来看,重要股东增减持方面,以变动截至日期来看,今年以来,30股获重要股东增持,华测导航、捷捷微电等增持超2000万元。回购方面,65股今年以来回购合计超45亿元,歌尔股份、九号公司-U回购金额均超1亿元。 进一步来看,今年以来,获北上资金和产业资本(重要股东增持或上市公司回购)同时加仓的科技成长股仅有19只,包括三安光电、韦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建言绿色金融发展 呼吁推出绿色债券ETF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建言绿色金融发展 呼吁推出绿色债券ETF产品

小微 小微
69874
2024-03-04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建言绿色金融发展 呼吁推出绿色债券ETF产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今年两会期间将提交关于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提案建议。霍颖励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可持续信息披露不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转型金融框架有待建立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框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供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银行间绿色债券“贴标”显成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霍颖励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加强优质服务、做好五篇大文章,对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迅猛增长,代表了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早在2016年就牵头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绿色金融发展的五大支柱,2021年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市场资金也纷纷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如碳中和债、蓝色债券、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绿色乡村振兴债券等先后获得发行。在各项政策支持引导下,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成效卓著。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绿色贷款余额超30万亿元;我国是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余额近2万亿元;我国可持续基金也取得较快增长,在全球排名第三。 我国还深度参与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制定,不断夯实绿色金融的发展基础。2022年《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以下简称《共同分类目录》或“CGT”)的推出,进一步加强了不同市场绿色金融标准的可比性、兼容性和一致性,为中欧绿色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便利绿色跨境投融资奠定基础。《共同分类目录》由人民银行和欧盟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和发布,包含了中欧共同认可的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是我国参与国际绿色金融规则制定的重要成果。 据霍颖励介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于2023年初加入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在绿金委的指导下,按照《共同分类目录》标准对银行间市场的绿色债券进行贴标。截至2023年末,交易中心已牵头发布七次债券名单,经认证的银行间市场CGT绿色债券共259只,规模达到2940亿元。项目集中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交通项目,包括风力发电、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及水力发电。 “我国CGT绿色债券贴标意味着中欧绿色标准在银行间市场落地实施,受到了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多家海外交易所计划借鉴我国做法对挂牌债券贴标。”霍颖励称,同时,为便利各类市场主体持续跟踪CGT债券的行情和收益,交易中心同步发布挂钩CGT债券的绿色债券指数产品,帮助投资人构建CGT债券投资组合以及资管机构发布相关产品。目前,中信银行、东方证券等发布了跟踪CFETS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主题的债券篮子。路博迈基金发行的绿色债券主题基金,银行间市场推出了绿色回购业务,为《共同分类目录》在回购市场首次应用,助力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 建议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绿色债券ETF产品 尽管我国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霍颖励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可持续信息披露不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转型金融框架有待建立等问题。对此,她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 一是建议统一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规范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保障。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由人民银行牵头制定,基本上做到了与国际主流绿色债券标准保持一致,但绿色信贷标准口径不一,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仅涵盖表内信贷口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绿色融资统计制度》则涵盖表内外的社会融资口径。此外,国内绿色信贷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据霍颖励介绍,国际绿色信贷一般以“赤道原则”为主,该原则对绿色产业的定义更为严格,而我国对绿色项目认定、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境内仅有9家银行采取“赤道原则”。建议:一是制定统一的绿色贷款标准,并对已有的绿色项目遴选模式进行整合。二是逐步扩大金融机构采用赤道原则的范围,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项目实行不同的融资支持措施。三是持续推动《共同分类目录》标准落地实施,建议按照标准,在银行间市场对绿债贴标的基础上,扩大贴标范围,推动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接轨,从而有利于...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