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硬实力+软实力”实现路径 沪市央国企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

小微 小微
54549
2024月03月04日

(原标题:探索“硬实力+软实力”实现路径 沪市央国企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

探索“硬实力+软实力”实现路径 沪市央国企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4日,三大电信运营商等6家央国企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公告,探索夯实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软实力”的实现路径,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美誉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称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目前,已有多家央国企启动了一系列市值管理措施:中国神华、万华化学、海通证券、中远海能等40余家沪市央国企已经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公告,高度认可“以投资者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回购增持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有益实践。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共41家央国企披露回购计划,合计金额上限近160亿元,截至目前待回购金额上限约92亿元;沪市主板约100家央国企披露股东增持计划,合计金额上限约181亿元,截至目前待增持金额上限约110亿元。

以数字化转型支撑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依托数字信息等前沿技术,实现生产力在质态和创造新价值上的转变与跃升。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沪市央国企加强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成绩,强化数字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优化布局结构,深入推进转型升级。

中国移动持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实现能力。近年来公司牢牢把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战略转型,明确“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系统打造“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中国移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曲线”积厚成势,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9%。

中国电信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5078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10.3%。公司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完成战略性新兴业务布局,不断增强市场新动能,保持基础业务和产数业务的双轮驱动,其中移动用户净增1659万户,达到4.08亿户,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到78.1%,宽带用户数净增926万户,达到1.90亿户;公司加快AI及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打造语义、语音、视觉及多模态的星辰大模型系列产品,推出政务、教育、交通等12个垂直领域的行业模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联通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业务,努力加快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持续稳中有进,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积极成效,根据业绩快报信息,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726亿元,同比提升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52亿元,同比提升5%,实现稳健增长,预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到82亿元,同比提升12%,连续七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锦江酒店统筹实施全球酒店产业整合,全力构建 “三平台”(即:全球酒店互联网平台、全球采购平台、全球财务平台)支持体系,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锦江民族品牌。前期,公司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5亿元至1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7%到825%。公司始终坚持股东利益最大化与股东实现价值共享,持续维持高比例分红政策,自2000年以来,公司分红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公司章程》也明确规定,当公司满足现金分红条件时,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50%。同时,公司控股股东上海锦江资本基于对锦江酒店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自愿承诺未来一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三大电信运营商表态以投资者为本

构建以投资者为本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是一项长期且需要不断实践的工作,及时通过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对此,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有所表态。中国移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累计分红超过1.2万亿港币,2023年全年派息率将进一步调高至70%以上,近两年已累计回购并注销港股股票约1780万股,实际控制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亦积极增持上市公司A股股票30亿元,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提升股东回报。

中国移动近年来派息率持续攀升,据公开信息,中国移动2022年派息率高达67%,现金分红总额名列沪市上市公司第三。持续稳定的高分红体现出中国移动良好的经营业绩水平和强劲的现金流创造能力,也充分展现出中国移动对股东回报的高度重视,中国移动长期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员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始终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积极强化积极有为的投资者关系和合规有效的信息披露,不断强化价值创造能力,致力于和广大投资者共享公司长期发展果实。”

近年来,中国联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优化自愿信息披露体系,借助新技术,探索业绩推介视频、云上展厅、一图读懂等披露形式,有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通过与友商创新召开行业投资者交流会、成功举办反向路演等活动,引导市场发现财务报表之外的投资价值;加大股东回报力度,过去几年,公司每股分红持续双位数增长,增速远高于每股净利润增幅。下一步,中国联通将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使命担当,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信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量子信息等数字科技迅猛发展,面对科技、产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中国电信将坚定履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责任,持续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筑牢数字中国的关键底座,不断与股东、客户和社会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中国电信表示,2021年和2022年公司派息率分别达到60%和65%,2023年公司将积极兑现“A股发行上市后三年内,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的承诺。

校对:王锦程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小微 小微
64056
2024-02-06
(原标题: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号召下,近期,A股上市公司掀起“增持回购潮”。据《大众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本月4个交易日内便有近60家公司抛出增持预案,近300家公司抛出回购预案,另有不少公司股东承诺不减持。截至发稿,增持、回购的公司数量仍在增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家公司重要股东宣布增持 继上周超20家公司重要股东抛出增持计划后,本周,又有包括中国天楹、苏宁环球、三维股份、味知香、中科通达等多家公司抛出增持计划,不少公司更是将“提质增效重回报”写在了公告标题上。 容知日新6日公告称,公司接到告知函,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基于对公司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董事长聂卫华,实控人之一、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贾维银,公司董事、董秘、财务总监黄莉丽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075万元且不超过2150万元。容知日新表示,聂卫华、贾维银、黄莉丽在2023年8月25日至2023年11月9日期间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34.04万股,合计增持金额1738.74万元。 沪硅产业6日亦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总裁邱慈云,执行副总裁、董秘李炜,财务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黄燕及其他核心管理人员计划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600万元且不超过1200万元。 超124家公司已付诸行动 除了抛出增持预案,亦有公司在上周宣布拟增持后便付诸行动。中望软件2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玉林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且不超过1000万元。6日,公司公告称,杜玉林已于2月5日增持公司股份3.15万股,支付总金额为200万元。 顺鑫农业6日公告称,顺鑫控股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抛出计划的同时,顺鑫控股于2月2日至2月5日增持568.34万股,增持金额9007.62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77%。 《大众证券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除了上述两家公司,截至目前,本月已有124家公司重要股东及高管等实施了增持计划。 各方多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抛出真金白银的增持计划,不少公司亦宣布通过回购股份、承诺不减持的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本月已有近300家公司宣布拟回购股份增强市场信心;近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行动。其中,东来技术、澜起科技、中环环保等多家公司在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已实施了两次回购。此外,香飘飘、百大集团等多家公司重要股东承诺半年年不减持公司股票。 对于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增持、回购、承诺不减持等举措,一资深市场人士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上市公司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提振市场信心。”记者 朱蓉...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7704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
2024年行业展望:光伏行业大洗牌再度来临?

2024年行业展望:光伏行业大洗牌再度来临?

小微 小微
56129
2024-02-13
2023年,是光伏板块被市场抛弃的一年。受产能过剩影响,产业链价格集体暴跌,玩家们业绩承压的问题普遍存在。在此背景下,光伏板块跌跌不休,即便是隆基、通威这样的行业龙头也不例外,股价大幅调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样的市场表现让不少坚信新能源是未来的机构困惑:总不能一直跌吧?在这样的期盼中,1月以来光伏板块几度异动反弹,市场抄底的心因此再度躁动。但随着以TCL中环为首的巨头业绩暴雷,光伏板块再逢大跌,情绪又归于平静。 那么,2024年的光伏板块到底能否“否极泰来”,所谓的周期拐点是否值得博弈呢? 产能过剩未解,装机增速或放缓 先看行业情况,去年光伏装机的成绩其实相当亮眼,高增长延续。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2023年前11个月光伏新增装机163.88GW,同比增长149.4%。 产业高景气也是机构依旧看好光伏板块前景的一大逻辑支撑,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更甚于对行业前景的看好。结果也确实如此,产能过剩导致的产业链价格暴跌,使得不少玩家业绩预见预亏。 最关键是从当前排产和规划情况来看,产能过剩并未缓解,甚至巨头们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歇,还有大批规划产能等待落地。 根据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统计,以光伏组件环节为例,全球出货排名Top10厂商的N型扩产规划有增无减。 1月2日,晶科能源官微发文披露了自身2024年的“小目标”。第一条就是“一体化规模行业第一,N型先进产能突破100GW”;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近期表示,2024年,我们新型的N型TOPCon的组件产能快速提升,预计在我们的产品销售中的比例会超过80%。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未来公司的大量产品会采用BC类电池技术路线。隆基表示,公司HPBC pro电池产能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投产。据悉,隆基绿能2024年BC电池满产超30GW。 此外,晶澳科技、阿特斯、正泰新能、通威股份等企业2024年也有一定的扩产预期。虽然在产业链亏损的背景下,未来它们是否会暂停扩产或者调整规划,以及实际产能落地情况还有待观察,但只要扩产预期没完全扭转,产能过剩没显著缓解,就注定会压制市场情绪。因此,超跌反弹或可期待,但反转仍言之尚早。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对2024年光伏装机增速并不看好。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因为2023年的出货量远远超过原来的预期,所以会对2024年的增长带来压力,我认为2024年的增长肯定没有2023年这么快,但是市场需求还会增长,估计会在20%至30%的幅度。 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中性预期为474GW,同比增长16%,与2023年59%的增速相比,增幅明显大幅放缓。 需求增速放缓,叠加前期规划产能陆续落地,光伏的2024年或仍不那么乐观。 超级加速的技术迭代 先进产能永远会淘汰落后产能,新技术是光伏新阶段发力的关键点。 N型组件作为新一代的光伏技术,凭借高功率、高效率等显著优势,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自去年8月以来,N型组件在国内光伏组件招投标中迅速起量,12月单月N型组件招标占比已近七成,而2023年全年N型组件招标总量也达到了124.7GW,占比约为43.4%,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光伏组件技术迭代正在加速。 从P型向N型电池片转变,国内市场几乎只用了半年时间。2023年上半年各企业还在纠结是TOPCon还是异质结,下半年超过700GW的TOPCon设备订单已被锁定。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市场格局争夺中,都想在技术迭代风口下,赢得先机、弯道超车。 不过N型硅片也有许多细分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TOPCon、IBC、HJT等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片。 从光伏电池片技术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和趋势来看,在解决了生产设备技术攻关、生产工艺提升、成本优化等关键问题后,TOPCon和XBC两种技术路线下的N型电池片已实现落地量产,其中已量产TOPCon的代表性主流厂商包括晶科能源、钧达股份、中来股份等,已量产或投产XBC的厂商为爱旭股份及隆基绿能。 但大规模量产的结果显而易见,组件招标价格大幅下滑,P-N组件价差也逐步缩小。TOPCon电池虽然逐步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但过剩的风险也开始出现,玩家们正加速步入成本竞争时代。因此A股市场中,TOPCon概念虽然一度火热,但最终还是坐了过山车,光伏跨界黑马钧达股份就是如此。 新的一年,相比已经大规模量产的TOPCon电池,HJT、IBC等方向或存在一定想象空间。但受制于行业整体预期不佳,走出独立性长期行情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是基于题材炒作反复活跃。 往后看,虽然光伏头部企业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都是几经周期洗礼的沙场老将,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但光伏产业链生态一旦恶化,到头来战略性收缩将在...
35家券商,最新业绩曝光!

35家券商,最新业绩曝光!

小微 小微
57500
2024-02-14
(原标题:35家券商,最新业绩曝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券商业绩逐渐浮出水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35家券商发布业绩预告、快报或未经审计财报,其中,近八成券商净利润呈现增长态势,9家券商净利润下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显示,相比于部分头部券商表现不及预期或小幅下滑,中小券商的业绩弹性足,呈现大幅增长,甚至有多达7家券商净利润或翻倍。 业内人士分析,7家净利润有望翻倍的券商,共性是主要依靠投资业务增长驱动投资收益大增,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增加等。 中小券商业绩弹性大 随着2月8日国海证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由此,合计有35家券商发布业绩预告、快报或未经审计财报,其中26家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或实现扭亏为盈,9家券商下滑。 从目前业绩预告披露的信息来看,以净利润规模指标排列,2023年中信证券以净利润196.86亿元的成绩排名第一;申万宏源净利润预计在42亿元至50亿元之间,排名第二;光大证券净利润41.9亿元,排名第三;而东方证券和财通证券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净利润分别为27.5亿元和21.26亿元至23.56亿元之间。 在营业收入方面,2023年,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营业收入600.47亿元;东方证券,营业收入170.85亿元;国投证券,营业收入105.76亿元;光大证券,营业收入100.31亿元;中金财富,营业收入66.67亿元。 从业绩同比表现来看,头部券商业绩表现不及预期,除了申万宏源净利保持较大增长,其余包括“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在内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尤其是海通证券下滑幅度不小。 海通证券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8亿元到1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84.57%到85.97%。 对于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海通证券表示,2023年,受市场波动和欧美央行大幅加息影响,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幅度较大,境外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公司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因上年比较基数较小,公司信用资产减值拨备同比增加。 不过,大部分中小券商却是另一番光景,业绩表现弹性较大。有7家券商2023年净利润翻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三成的有10家,分别是湘财证券(87.67%)、中原证券(82.48%)、国都证券(72.09%)、英大证券(63.16%)、长城证券(55%至65%)、申万宏源(50.59%至79.27%)、财通证券(40%至55%)、东兴证券(35.34%至74.01%)、光大证券(31.38%)、国海证券(30.76%)。 此外,扭亏为盈的有3家,分别是天风证券、太平洋、江海证券,中山证券实现同比亏损收窄。 国泰君安非银刘欣琦预计:“43家上市券商2023年调整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同比上升2.61%至4068.5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0.38%至1277.28亿元。” 具体到各项业务上,全年投资业务同比改善强于其他业务,主要受市场回暖影响带来的投资收益率大幅上升,而2023年券商的经纪、投行、资管、信用等业务预计或同比下滑。 7家券商净利或翻倍 在2023年震荡市场行情之下,相比于部分头部券商业绩表现不及预期,中小券商业绩表现可圈可点,且有7家券商实现净利润或翻倍。 具体来看,按照净利润增速排序来看,去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或翻倍的7家券商分别为:红塔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710.57%;中泰证券同比增长189%至247%;东北证券同比增长181.9%;国盛证券同比增长135.4%;西部证券同比增长112.12%至158.23%;财达证券同比增长95%至115%;西南证券同比增长85%至115%。 东海证券分析认为,中小券商业绩大增主要来自自营投资表现超预期,部分券商一方面推进权益类自营投资非方向性转型以度过市场波动,另一方面推动绝对收益策略投资体系建设以把握阶段性配置机遇,使得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与此同时,部分券商2023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减少导致的历年低基数效应显现,进而对业绩表现产生一定提振。 以此次净利润增幅最高的红塔证券为例,该券商在业绩预告中直言自营投资业务带来相关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红塔证券表示,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自营投资业务的非方向性转型和绝对收益策略投资体系建设,系统性地对资产组合管理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加大长期资产配置力度,投资相关收入更加多元,稳定性增强,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西部证券表示,该公司自营投资业务收益增幅较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现同比扭亏转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 财达证券解释,2023 年以来,该公司坚持强基固本...
龙年行情即将打响,这些板块上涨概率高!10年数据透视月度明星行业,多股连续10年节后跑赢大盘

龙年行情即将打响,这些板块上涨概率高!10年数据透视月度明星行业,多股连续10年节后跑赢大盘

小微 小微
63940
2024-02-19
(原标题:龙年行情即将打响,这些板块上涨概率高!10年数据透视月度明星行业,多股连续10年节后跑赢大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去年的兔年股市收获开门红行情,三大股指在兔年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均收获上涨。今年的龙年行情即将正式打响,数据宝带您一起透视龙年股票上涨概率。 A股春节后上扬概率超五成 从近10年A股春节后的市场表现来看,节后市场有超五成的上涨概率,并且上涨概率会逐日增大。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过去10年(2014年—2023年)上证指数于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的次数达6次,即上涨概率达60%。 数据显示,近10年上证指数春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的次数高达7次,上涨概率达到70%,平均上涨幅度达0.94%。节后10个交易日和节后20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分别为70%和80%,平均涨幅分别扩大至1.77%和2.86%。 以深证成指来看,节后表现略逊色于上证指数,节后首日上涨概率为50%,后5日和后10日的上涨概率均上升至60%,节后20日上涨概率回落至50%。创业板指在节后的表现与深证成指的概率水平相近,整体处于50%—60%。 以过去20年的数据来看,上证指数在2月份实现上涨的概率高达75%,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其次是11月份,上涨概率达到65%。综合数据表明,A股春节后出现上涨行情的概率较高。 这些股连续10年春节后跑赢大盘 数据宝梳理近10年春节后个股的表现显示,有37只股票连续10年节后5日跑赢大盘,其中环保行业个股占10只,显著多于其他行业,包括中原环保、创元科技、东江环保等。 以跑赢大盘幅度来看,新开普、出版传媒、节能环境过去10年春节后5日平均跑赢大盘百分点均超10个百分点。 以农历兔年全年的行情表现来看,鸿博股份、姚记科技、网宿科技均收获了亮眼涨幅,分别上涨153.87%、57.42%和51.15%。 目前23股发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预告,其中15只股预喜,鸿博股份、北信源、上海三毛等7股业绩扭亏。此外,东江环保、先河环保、津膜科技、万邦达、*ST新纺2023年业绩预告类型为首亏或续亏。 大数据透视月度明星行业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龙年行情即将打响,每个月有哪些行业大概率能表现亮眼呢? 以申万31个行业过去10年的月度表现来看,2月份,纺织服饰和农林牧渔的上涨概率较高,均达到90%;两行业过去10年在2月份平均涨幅分别为4%和3.99%。除此之外,钢铁、环保、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综合行业的上涨概率均达到80%,其中计算机、通信行业在2月份平均涨幅均超6%。 在7月、9月、10月、11月这几个大盘上涨概率超50%的月份中,上涨概率居前的行业板块大多是钢铁、煤炭、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顺周期板块以及蓝筹股集中的银行板块。 对于节后行情表现,多家券商和基金机构均表示A股有望延续节前上涨的走势。 招商证券表示,展望2月市场风格,节后随着1月业绩预告披露落地,市场进入经济数据和业绩真空期,临近3月两会政策预期升温,新的预期开始形成,资金开始着手新的布局,市场风险偏好或有望改善。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春节前A股市场探底后大幅回升,随着国家队入场以及众多政策利好的出台,市场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振,春季攻势行情已经展开。当前市场已然处于历史大底位置,而近期出台的政策利好非常多,将会形成合力共振,包括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支持上市公司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从而让A股市场的可投资性进一步提高。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开年以来的行情主要是市场延续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微观资金面遭遇被动抛售压力,同时市场预期1月降息未兑现,美联储3月降息未兑现。在一连串政策“大礼包”支持之下,市场预计将有所企稳,在近日快速反弹修复后,节后市场有望迎来一系列结构性机会。...
政策接连放松 一线城市楼市期待“小阳春”

政策接连放松 一线城市楼市期待“小阳春”

小微 小微
49409
2024-02-21
“最近利好政策不断,刚刚放松限购,现在房贷利率也下调了,购房门槛和成本都在降低。”在深圳罗湖翠竹片区,资深房产中介程经理正在向客户进行电话回访,“每年农历新年过后楼市都会出现一定的热度,加之现在这么多政策开始放松,我们店所有员工初六就回来上班,赶紧进入工作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政策传递的导向来看,今年以来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接连松绑限购等楼市政策,市场都期待能出现“小阳春”。为此,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和深圳的二手房市场,对春节假期过后的楼市进行实探。 购房信心 有一定程度恢复 “初九我们就正常上班,这几天有带客户看房,但不多。”2月20日中午,上海闵行的一家房产中介门店内,业务员小曹告诉记者,“按照往年情况,要到正月十五后带看量才会逐步增加”。 记者走访时看到,上海的房产中介门店都已开门营业,一些门店将更新的在售房源信息置换在门口,借此吸引和招揽客户。不过,由于是工作日,在记者走访期间,并未见到房产中介门店有客户来访。 “希望3月楼市热度能恢复到1月时的程度。”小曹告诉记者,许多房产中介业务员都把1月的上海楼市称为“动起来了”。上海链家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虽然是春节前传统成交淡季,但上海二手房依然成交1.48万套,环比仅下降3%,同比增长86%;成交金额537亿元,同比增长94%。 房产中介业务员小吴所在的门店,今年1月份成交9套,他自己卖出3套,“附近的某小区,1月份成交11套,两房几乎卖空了”。上海链家研究院认为,1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存在企稳的迹象,主要因为节前利好政策频出,为楼市起到支撑作用,购房者和房东的信心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成交量和成交价格未再出现进一步下降。 由于2月份的春节假期,上海楼市成交节奏被打断。春节期间新房成交方面,根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2月10日到2月17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3988平方米,虽然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对比以往春节假期1万平方米左右的交易量仍有不少差距。据透露,整个春节假期上海仅26个楼盘有交易记录。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春节假期成交大幅缩水符合惯例,尽管和以往相比,成交量非常少,但如今楼市大环境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有这样的交易量实属不易。“从以往惯例来看,春节后市场会酝酿‘小阳春’行情。” 学区房“热度”较高 而在深圳,绝大部分的二手房中介门店都已经开门营业。记者在深圳罗湖区和福田区多个片区采访时发现,学区房是近段时间二手房市场咨询和带看的热点。乐有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深圳重点学区的二手楼市抢先复苏,成交量同比2022年涨幅近九成,但价格方面仍在下探,持续回调。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深圳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93套,环比上涨16.3%,预计节后二手房市场会快步复苏。“历年的春节都是深圳楼市的销售淡季,节前松绑限购政策和节后降低房贷利率肯定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成交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备案需要一段时间,为3月‘小阳春’做好充足准备。”有资深房产中介对记者表示。 降成本效应明显 除了松绑限购,2月20日楼市再迎利好政策。央行公布的2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中,5年期LPR从4.2%降至3.95%,下降了25个基点,此次调整幅度是LPR机制实行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记者采访上海和深圳多家银行,此次调整后,上海和深圳首套房的房贷利率正式步入3字头,低至3.85%。 业内对于房地产市场依然持谨慎乐观态度。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此次LPR一次性下调了25个基点,为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大下调幅度。之所以大幅度下调,一方面在于楼市需求端基本面依旧疲弱,居民加杠杆购房的预期较低;另一方面,开年就大幅度下调利率,避免“挤牙膏”产生“利率还会下调,等等再买房和贷款”的市场预期,导致购买力观望。此次将红利一次性释放到位,产生明显的降成本效应,促进居民贷款买房。 李宇嘉认为,楼市政策重心重新回到宽松框架,但基于居民就业、收入预期较为疲弱的考虑,政策除了在需求端刺激以外,更重要的是降成本。降成本与稳就业、稳预期结合,才能激励居民释放消费潜力和欲望。...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