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小微 小微
58294
2024月02月26日

证券之星消息,2月23日,上证指数报收3004.88,上涨0.55%;深圳成指报收9069.42,上涨0.28%;行业主题中,传媒、汽车、计算机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家用电器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2000、中证影视主题、中证全指汽车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广发中证2000ETF、富国中证2000ETF、国泰中证影视主题ETF分别以7.25%、4.52%、3.66%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全指能源、中证煤炭、国证石油天然气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广发中证全指能源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华夏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分别以-1.72%、-1.4%、-0.97%的跌幅居前三。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9.94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590.48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ETF观察】2月23日股票ETF净流入9.94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97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50ETF(510050),份额增加了1.02亿份,净流入额为2.65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24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份额减少了3.52亿份,净流出额为10.6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

小微 小微
71256
2024-02-16
(原标题:时报会客厅 | 国信证券曾光:大消费2024年大有可为!看好三类企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2023年初的淄博烧烤到2023年末的哈尔滨冰雪旅游,2023年的节假日人潮汹涌,整体消费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尤其是线下消费更是亮点颇多。不过,市场依然对消费行业未来的整体增速充满疑虑。 对此,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文旅市场的现象刚好契合了当前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的浪潮。在他看来,性价比消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发达国家在消费理性化之后也会趋向性价比消费,他相信未来随着整个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就业率的回升,大消费市场在2024年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记者: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旅游,您怎么看待2023年的消费行业现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曾光:2023年是属于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第一个特点是线下消费比线上增速要来得更高,因为2022年线下基数相对较低。第二个特点是性价比,疫情三年可能很多人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所以2023年大家提到更多的是性价比消费。不管是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的冰雪游,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都属于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也是很多人会选择淄博或者说哈尔滨的核心原因。当前热闹的文旅市场现象正好契合了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的浪潮。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出各种各样的促消费政策,展望2024年,您觉得消费行业的复苏力度有望较2023年扩大吗? 曾光:在2023年线下回补性的消费之后,2024年线下消费会进入一个高基数或者属于一个常规性增长的阶段,所以2024年不管是线下消费还是线上消费,都会迎来一个平稳增长的格局。这是我们预测消费行业公司的一个关键的假设之一。 2024年,整个消费市场是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点抓的一个领域。目前消费在GDP的占比其实已接近40%,与美国的历史经验对比,它还会往60%、70%的方向走。中国未来也会从制造业往消费市场的大方向走,就是以前中国可能是一个制造中心,但未来也会变成一个消费中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把2024年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希望寄托在消费这一领域,因为不管是投资还是出口,可能都是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因此,消费其实是GDP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地方政府也都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的出台,其实都是鼓励大家去消费。大家可能认为,性价比消费是大家没钱了,但是如果从银行的储蓄来看,中国人的储蓄其实还是挺多的。目前是属于可能有钱,但是消费的意愿在下降,未来随着整个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就业率的回升,我相信整个消费市场在2024年还是大有可为的。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刚也提到,现在的消费者更多的是转向了性价比消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向?对于消费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光:我要强调一点,性价比消费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跟收入有关系,但是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像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其实在慢慢地消费理性化之后,也会转向性价比消费,同时个性化的消费特征也会比较明显。 对企业而言,第一,你的研发实力要很强;第二,你的制造和供应链整合要非常突出,你要给别人的是一个物超所值的东西,但是企业也不是做公益,它也需要赚钱、给股东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反向理解,即提供给消费者不贵的好东西,同时企业也能赚钱,这也代表企业的成本管控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中国企业未来也将开始逐渐走向一个精细化发展阶段,这能为企业提供一个长期增长的动能,我们对这类企业的成本、费用率相关指标的关注度也会比较高。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国潮风在消费赛道劲吹,国货也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您觉得在国潮或国货品牌当中,拥有哪些特征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曾光:国潮代表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成果。当前中国制造业已是全球第一大规模,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能够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够顺应互联网营销的思路,更加打动年轻人,跟年轻人更有亲近感,这几年国潮取得了非常蓬勃的发展,这都是中国制造业+互联网营销强强联合的效果。 中国制造业未来潜力还很大,目前,中国制造业在中高端层面可能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同一个赛道、同一个子领域来看,很多企业很多品牌的整体质量已经逐渐跟国际巨头接近,甚至赶超。 但部分领域要能真正追赶上还需要时间,同时整体国潮的价格相对于国际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和品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是越来越小的。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国潮产品,背后也还是性价比消费在其中起了作用。如果国内企业在定价时盲目追求高价,却没有进行品牌力的长期打造,这样可能会舍本逐末,高价格也会影响到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但我们相信,未来总有一天国潮的价格可以赶上国际大牌,甚至还有可能会超过。 证券时报记者:具体到二级市场,...
【ETF观察】2月20日股票ETF净流出8.92亿元

【ETF观察】2月20日股票ETF净流出8.92亿元

小微 小微
59571
2024-02-21
证券之星消息,2月20日,上证指数报收2922.73,上涨0.42%;深圳成指报收8905.96,上涨0.04%;行业主题中,传媒、家用电器、轻工制造涨幅居前,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中药、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中证全指家用电器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银华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富国中证2000ETF、银华中证中药ETF分别以2.69%、2.32%、2.23%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中证云计算50、中证500信息技术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中银证券中证500ETF、平安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分别以-3.51%、-3.38%、-2.39%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8.92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493.84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7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510310),份额增加了4.6亿份,净流入额为9.98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78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份额减少了2.93亿份,净流出额为15.2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AI手机热潮来袭,行业第三次变革?AI赋能产业,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AI手机热潮来袭,行业第三次变革?AI赋能产业,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小微 小微
69302
2024-03-01
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持续赋能消费电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9日,消费电子概念股震荡走强,板块上涨4.93%,昀冢科技、光弘科技20cm涨停,思泉新材、硕贝德涨超10%,福日电子、福蓉科技涨停,飞荣达、精研科技、智动力、传音控股、捷荣技术等跟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消息面上,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于2月26日至29日在巴塞罗那盛大开幕,小米、荣耀、Tecno等智能手机厂商展示其最新机型,联发科展示其芯片终端AI运算能力,三星公布设想中的GalaxyRing智能设备的设计,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 此外,三星Galaxy S24系列媒体品鉴会登陆北京。新一代高端旗舰三星Galaxy S24产品系列不仅为用户带来打破传统的革新体验,更是掀起了AI手机的新浪潮。据悉Galaxy S24系列手机在韩国本土市场上市仅28天,其销量就超过100万台,在韩国市场取得了空前的预订成绩。 湘财证券表示,AI终端方面,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三星、荣耀、联想和中兴通讯等厂商展示了集成AI功能的终端产品,如Galaxy S24、AIPC设备和AI裸眼3D平板,预示着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AI手机热潮袭来行业第三次变革已至 分析师认为,三星Galaxy S24将成为AI手机领域里程碑式的产品。对于产业的未来趋势,OPPO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明永2月份发表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他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5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IDC联合OPPO,共同发布行业首个《2024年AI手机白皮书》预测,全球新一代AI手机在2024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约15%。在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预计2024年的出货量将达到3700万台,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 Counterpoint Research也同样表示,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手机时代的开端,到2027年底,内置AIGC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5亿部。 兴业证券在《2024年值得关注的十大产业趋势》研报中指出,科技产业周期的演绎通常遵循从基础设施到硬件终端的规律,就像移动互联网从3G、4G到智能手机一样。随着AI在系统协同层面的不断成熟,将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移动端的科技创新有望缩短换机周期,带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归正增。 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的消费电子股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消费电子板块的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滚动市盈率24.92倍,处于历史百分位的28.66%。 从2月以来,消费电子板块持续反弹,整体涨幅8.13%。截至最新收盘,工业富联、光弘科技、捷荣技术、和而泰等9股涨幅超20%。不过较2023年高点相比,板块平均回撤38.25%。其中东尼电子、传艺科技、视源股份、朗特智能等12只个股回撤幅度超50%。 从基金持仓来看,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持仓立讯精密、传音控股、工业富联、歌尔股份、电连技术、视源股份超10亿元,其中立讯精密、传音控股持仓市值超百亿元,分别为315.5亿元、100.1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大手笔加仓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超1亿股。 万联证券表示,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终端市场复苏转暖、AI算力产业链加速建设、AI+创新终端逐步落地等因素的催化下,电子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有望回升,较受基金机构青睐。 根据已公布的2023年业绩快报和业绩预告下限,传音控股、协创数据等11股业绩预增,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华勤技术等6股业绩略增,精研科技、信濠光电、和晶科技扭亏为盈。 传音控股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营收623.92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达到55.02亿元,同比增长121.55%。IDC数据显示,传音控股去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820万部,同比增长68.6%,首次跃升全球第四。 从机构关注度看,立讯精密、安克创新、光峰科技有超20家机构评级;传音控股、拓邦股份、和而泰等8股获得10家以上机构评级覆盖。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有17只。 上述机构关注股中,北上资金本月净买入歌尔股份、视源股份、环旭电子分别为1.2亿元、1.198亿元、2341.32万元;融资资金则净买入立讯精密4.23亿元、领益智造6496.24万元、联创光电1336.36万元。 截至2月29日收盘,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环旭电子滚动市盈率低于20倍,环...
券商掘金新机会!这项业务流程发布

券商掘金新机会!这项业务流程发布

小微 小微
63010
2024-03-02
券商新的业务增量机会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日,自从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即业内人士所称的“跨境理财通2.0”在2月底正式实施后,更多的业务实施流程细节落地,广东证监局和深圳证监局同步发布了证券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业务流程规范。 据悉,“跨境理财通2.0”中将此前参与的主力机构银行,首次扩容试点至证券公司,让大湾区券商翘首以盼。 “之前公司就配合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工作,积极申请了业务资格,这是一个新的业务机会,可以加快推进公司跨境业务的突破。”一位大湾区大中型券商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个人投资者7.1万人,跨境理财汇划金额138亿元。 监管发布跨境理财通业务流程 “跨境理财通业务”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内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金融机构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 3月1日晚间,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均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业务问答》(简称“《业务问答》”),对证券公司如何参与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给出详细的答复。 在办理流程方面: 1)内地券商可自主选择一家港澳券商作为合作券商(试点初期,内地券商仅可选择一家港澳券商合作,后续拟允许与多家港澳券商合作)。 2)双方需搭建系统以满足理财通资金和额度监督管理要求,并完成系统测试或评估。 3)按属地监管原则,拟开办跨境理财通的内地券商和港澳券商须分别到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在具体选择报备地时,应根据拟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主体所在地,分别提交报备材料。如,广东分支机构应向广东局进行报备,深圳分支机构应向深圳局进行报备,除深圳以外的大湾区内地其他8城市的分支机构应向广东局进行报备。 4)收到报备材料后,证监会将会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共同审核。如果报备材料需要补充或修改的,由接受报备材料的广东局或深圳局向证券公司反馈。如果报备材料完整,不再需要补充或修改的,通过广东人行、深圳人行官网公布试点证券公司名单。 线上即可开立投资账户 实际上,跨境理财通业务,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是,内地投资者与港澳投资者是否需要奔赴两地试点券商所在地才能办理业务,此次监管发布的业务规范中,表示可以用线上方式办理,将极大地方便投资者。 监管在《业务问答》中,明确可以以非现场方式开立“北向通”投资户,允许直接登录境内证券公司网页、APP开立“北向通”投资户;同时,符合“跨境理财通”业务资质的境内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网页、APP客户端等内置的“跨境理财通”板块或链接,跳转至合作香港券商网站开户,但仅限于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也可以通过APP等网上开户方式办理“南向通”汇款户。 对于跨境理财通业务场景下,是否可以豁免数据跨境相关程序,监管表示,证券公司应根据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等制度要求,履行相应手续。 个人投资者超7万人 作为内地与港澳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中的重要计划,“跨境理财通”从2021年9月实施以来就备受市场关注,运行超过2年多,业务规模也稳步增长。 业务规模上,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个人投资者7.1万人,其中涉及港澳个人投资者4.6万人,内地个人投资者2.5万人;跨境理财汇划金额138亿元,其中“南向通”130.13亿元,“北向通”7.87亿元。 今年2月26日,“跨境理财通2.0”正式实施,对相关业务进一步优化,优化措施主要聚焦提升便利性、拓宽市场、规范服务。其中包括个人投资者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增加证券公司参与试点,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等。 其中,对于扩大机构范围方面,在32家试点银行的基础上,增加符合要求的证券公司作为试点机构。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此前透露,已有券商提出申请,正处于接受申请及审批阶段,如申请获审批,会公开资料。 据一家大湾区大中型券商人士透露,该公司很早就向人民银行递交了材料,首批试点券商名单可能以分支机构在大湾区较多的券商为主,截至目前人民银行还未公布首批试点券商名单。 中金公司认为,此前“北向通”仅有银行系机构可作为“销售机构”或“合作机构”参与展业,此次政策新增证券公司参与试点,代销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居民参与更加便利,新增名单内证券公司,更丰富的产品谱系或有利于新增拓客。 普华永道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团队表示,对于新增的试点机构证券公司,跨境理财通的优化升级为其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零售和大众财富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渠道。符合资格的经纪人应该立即...
李飞飞,最火AI女王

李飞飞,最火AI女王

小微 小微
63439
2024-03-03
(原标题:李飞飞,最火AI女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仁勋又出手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英伟达宣布成立一个新研究部门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GEAR。令人意外的是,该实验室的领导者是两位华人90后博士范麟熙(Jim Fan)和朱玉可(Yuke Zhu)。 范麟熙和朱玉可身上标签很多,但最为鲜明还是一点:李飞飞的学生。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期间,他们成为了李飞飞的弟子。 李飞飞,现年48岁,被誉为“AI教母”,她是全球AI领域研究的标志性人物,长期主导着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研究。而她带出的学生军团,正成为全球AI界的中流砥柱。 黄仁勋,找来两位90后 资料显示,英伟达成立的Gear实验室,致力于具身智能研究开发,这是黄仁勋长期关注的领域,正如他曾说过,“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为此,他专门找来两位90后掌舵。 范麟熙,早在高中时期就迷上了AI。当深度学习还无人问津时,斯坦福的AI实验室就已被他列入了梦想目的地。起初,范麟熙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后来如愿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师从李飞飞教授。期间,他成为OpenAI第一位实习生。 朱玉可身后同样是一份学霸履历:浙江大学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本科双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助理教授,同时是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 早先作为斯坦福视觉与学习实验室成员,朱玉可师从李飞飞与 Silvio Savarese 教授。李飞飞团队开发了机器人训练框架 SURREAL,用来加速学习过程,而朱玉可和范麟熙正是项目论文一作。此外,朱玉可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曾获得国际机器人顶会 ICRA 2019 的最佳论文奖。 兜兜转转,如今两人在英伟达研究起机器人。“未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与模拟智能体将和iPhone一样无处不在。”范麟熙表示,GEAR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具备通用能力的AI,能在虚拟与现实的多个世界中学习如何熟练行动。 英伟达也相当豪爽,配备了全球最有钱的具身智能实验室。范麟熙曾透露,团队有足够的资金一次性解决机器人基础模型、游戏基础模型和生成式模拟。他认为,2024年将是机器人之年、游戏AI之年、模拟之年。 而关于人工智能的过去和未来,都绕不开他们身后共同的老师李飞飞。 李飞飞是谁? 多年前,李开复被问到谁将影响未来25年的科技走向,他想了想说出了李飞飞这个名字。 出生于北京,在成都长大,李飞飞曾就读于知名的成都七中。1992年,16岁的李飞飞随父母赴美,后来一边在洗衣店帮忙,一边读完普林斯顿物理学学位。 2000年,李飞飞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人工智能和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毕业后,她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并加入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 李飞飞是一位物理迷。“物理学教给了我一件事,保持提出重大问题和寻求北极星的热情。”在一步步研究中,李飞飞找到了她的兴趣所在AI,并将研究重点转移至当时十分冷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 她找到的第一颗“北极星”,是教计算机看东西。 在21世纪初,计算机图像识别模型仅能认出四种物体:汽车、飞机、豹子、人脸。李飞飞的设想是,如果有足够大的、经过标注的数据集,就能训练出理论上“无所不知”的计算机视觉模型。 于是,李飞飞在2007年启动了图像数据集项目ImageNet。彼时,数据集的整理和标注是脏活累活,学术界和产业界并不太关注。经常有同行建议她换个“有用的方向”,她也经常为经费发愁,以至于开玩笑要回去开洗衣店补贴项目经费。 直至两年后,ImageNet正式上线,李飞飞把这个包含1500万张照片,标注了2.2万种物品的数据集免费公开,几乎所有的AI视觉识别学习都受益于此。时至今日,ImageNet仍是全球AI产学界最知名的大型视觉数据库之一。 犹如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被开启,AI在图像识别上开始迅猛发展,也让全世界看到了AI技术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李飞飞为深度学习算法爆发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自此,李飞飞这个名字响彻AI界。 2016年,李飞飞加入谷歌,并推动成立谷歌AI中国中心,她曾在上海的谷歌中国开发者大会这样说过:“人工智能无国界,人工智能的福祉同样没有国界。” 但很快,李飞飞又回归学界,继续在斯坦福大学任教,陆续在她主导的斯坦福AI实验室、斯坦福视觉与学习实验室(SVL)和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续推动 AI 研究。 AI的下一站要去何方?李飞飞找到另一颗“北极星”具身智能。 2018年,她和团队开始将机器学习和机械臂结合起来,踏足具身智能领域。目前,她的团队已开发了评估具身智能表现的模拟数据集BEHAVIOR,拥有来自人类的1000种活动、5000多种物体模型。这些数据...
A股申购 | 中创股份(688695.SH)开启申购 为最早一批涉足信创领域的中间件厂商

A股申购 | 中创股份(688695.SH)开启申购 为最早一批涉足信创领域的中间件厂商

小微 小微
64824
2024-03-04
(原标题:A股申购 | 中创股份(688695.SH)开启申购 为最早一批涉足信创领域的中间件厂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4日,中创股份(688695.SH)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22.43元/股,申购上限为0.55万股,市盈率49.01倍,属于上交所科创板,开源证券、民生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中创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中间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向党政、军工、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提供中间件软件销售、中间件定制化开发和中间件运维服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工作流中间件、消息中间件、企业服务总线等基础中间件,以及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物联网监管平台软件、Paas平台软件等广义中间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基础设施。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创股份在中间件行业深耕二十年,致力于推动中间件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化、产业化,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品牌声誉。中间件作为三大基础软件之一,在信息系统中处于应用运行支撑及连接的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关键基础行业数字化应用快速部署与高效实施的有力支撑。公司核心产品具备规模化替代国外主流中间件厂商Oracle、BM产品的能力,实现对主流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设施的全面兼容。 基于公司在中间件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市场领导力,公司成为最早一批涉足信创领域的中间件厂商,也是第一批加入信创工委会的成员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评为“信创工委卓越贡献成员单位”。公司为摆脱国产中间件“卡脖子”的困境提供有力支撑,为基础软件国产化替代做出显著贡献,在中间件行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凭借高性能、高可靠的中间件产品,中创股份产品在党政军及能源、金融、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根据计世资讯发布的《2021-2022年软件基础设施(中间件)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在国产基础中间件领域市场占有率为15%,在国内中间件厂商中位居第二。 财务方面,于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186.8万元、1.2亿元、1.37亿元。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4276.95万元、4839.17万元、4380.52万元人民币。 ...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