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热潮来袭,行业第三次变革?AI赋能产业,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小微 小微
69286
2024月03月01日

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AI手机热潮来袭,行业第三次变革?AI赋能产业,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持续赋能消费电子

AI手机热潮来袭,行业第三次变革?AI赋能产业,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9日,消费电子概念股震荡走强,板块上涨4.93%,昀冢科技、光弘科技20cm涨停,思泉新材、硕贝德涨超10%,福日电子、福蓉科技涨停,飞荣达、精研科技、智动力、传音控股、捷荣技术等跟涨。

AI手机热潮来袭,行业第三次变革?AI赋能产业,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消息面上,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于2月26日至29日在巴塞罗那盛大开幕,小米、荣耀、Tecno等智能手机厂商展示其最新机型,联发科展示其芯片终端AI运算能力,三星公布设想中的GalaxyRing智能设备的设计,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

此外,三星Galaxy S24系列媒体品鉴会登陆北京。新一代高端旗舰三星Galaxy S24产品系列不仅为用户带来打破传统的革新体验,更是掀起了AI手机的新浪潮。据悉Galaxy S24系列手机在韩国本土市场上市仅28天,其销量就超过100万台,在韩国市场取得了空前的预订成绩。

湘财证券表示,AI终端方面,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三星、荣耀、联想和中兴通讯等厂商展示了集成AI功能的终端产品,如Galaxy S24、AIPC设备和AI裸眼3D平板,预示着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AI手机热潮袭来行业第三次变革已至

分析师认为,三星Galaxy S24将成为AI手机领域里程碑式的产品。对于产业的未来趋势,OPPO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明永2月份发表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他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5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IDC联合OPPO,共同发布行业首个《2024年AI手机白皮书》预测,全球新一代AI手机在2024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约15%。在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预计2024年的出货量将达到3700万台,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

Counterpoint Research也同样表示,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手机时代的开端,到2027年底,内置AIGC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5亿部。

兴业证券在《2024年值得关注的十大产业趋势》研报中指出,科技产业周期的演绎通常遵循从基础设施到硬件终端的规律,就像移动互联网从3G、4G到智能手机一样。随着AI在系统协同层面的不断成熟,将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移动端的科技创新有望缩短换机周期,带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归正增。

基金增仓+高增长潜力的消费电子股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消费电子板块的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滚动市盈率24.92倍,处于历史百分位的28.66%。

从2月以来,消费电子板块持续反弹,整体涨幅8.13%。截至最新收盘,工业富联、光弘科技、捷荣技术、和而泰等9股涨幅超20%。不过较2023年高点相比,板块平均回撤38.25%。其中东尼电子、传艺科技、视源股份、朗特智能等12只个股回撤幅度超50%。

从基金持仓来看,2023年四季度末,基金持仓立讯精密、传音控股、工业富联、歌尔股份、电连技术、视源股份超10亿元,其中立讯精密、传音控股持仓市值超百亿元,分别为315.5亿元、100.1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大手笔加仓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超1亿股。

万联证券表示,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终端市场复苏转暖、AI算力产业链加速建设、AI+创新终端逐步落地等因素的催化下,电子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有望回升,较受基金机构青睐。

根据已公布的2023年业绩快报和业绩预告下限,传音控股、协创数据等11股业绩预增,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华勤技术等6股业绩略增,精研科技、信濠光电、和晶科技扭亏为盈。

传音控股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营收623.92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达到55.02亿元,同比增长121.55%。IDC数据显示,传音控股去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820万部,同比增长68.6%,首次跃升全球第四。

从机构关注度看,立讯精密、安克创新、光峰科技有超20家机构评级;传音控股、拓邦股份、和而泰等8股获得10家以上机构评级覆盖。根据5家及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有17只。

上述机构关注股中,北上资金本月净买入歌尔股份、视源股份、环旭电子分别为1.2亿元、1.198亿元、2341.32万元;融资资金则净买入立讯精密4.23亿元、领益智造6496.24万元、联创光电1336.36万元。

截至2月29日收盘,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环旭电子滚动市盈率低于20倍,环旭电子滚动市盈率仅有16.37倍。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和特能源IPO“终止”?公司专注于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业务

和特能源IPO“终止”?公司专注于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业务

小微 小微
68644
2024-01-29
(原标题:和特能源IPO“终止”?公司专注于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业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29日,和特能源(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特能源)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因和特能源(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对其发行上市审核。 招股书显示,和特能源一直专注于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业务,通过建设热电联产平台,为客户提供集中供热、电力供应以及一般固废资源化处置服务。此外,公司依托规模化的供热管网设施,为客户提供蒸汽管网运输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蒸汽、电力、蒸汽管网运输及污泥处置服务。 公司以煤炭作为主要燃料,同时掺烧部分污泥,依托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开展热电联产及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业务: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生产及供应蒸汽及电力,其中蒸汽产品的主要客户为工业园区内的生产企业,覆盖纺织化纤、粮油食品等多个行业:电力产品的客户为国家电网,公司将满足自用后的余量电力上网销售。公司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于热电联产业务及蒸汽管网运输服务。 财务方面,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3月,和特能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14亿元、3.83亿元、4.55亿元及1.07亿元。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7374.89万元、7870.55万元及1839.9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另据招股书披露,和特能源存在蒸汽价格无法及时匹配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热电联产设有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即销售的蒸汽价格随着煤炭价格变动而变动。公司与主要用热客户签署的供热合同中,设定的煤热联动价格的主要系数之一为环渤海动力煤(5500)或 CCI动力煤(5500)指数。若在煤炭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相关煤炭价格指数的变动幅度由于存在滞后性等原因无法匹配实际煤炭成交价格的变动幅度,会使得公司煤热联动定价机制的调价效果较差,即蒸汽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及原材料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将会对公司的利润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ETF观察】2月1日股票ETF净流入157.22亿元

【ETF观察】2月1日股票ETF净流入157.22亿元

小微 小微
63560
2024-02-02
证券之星消息,2月1日,上证指数报收2777.04,下跌0.41%;深圳成指报收8187.21,下跌0.31%;行业主题中,电子、通信、计算机涨幅居前,建筑装饰、综合、社会服务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光伏龙头30、中证光伏产业、中证环保产业50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国泰中证光伏产业ETF、华安中证光伏产业ETF、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ETF分别以2.49%、2.48%、2.2%的涨幅居前三。以上证180公司治理、中证基建工程、深证电子信息传媒产业50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汇添富中证沪港深互联网ETF、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分别以-3.72%、-2.44%、-2.41%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157.22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491.35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出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369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夏沪深300ETF(510330),份额增加了9.77亿份,净流入额为32.57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269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易方达上证50ETF(510100),份额减少了2.02亿份,净流出额为2.35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刚刚!三大交易所重磅发布

刚刚!三大交易所重磅发布

小微 小微
68954
2024-02-09
(原标题:刚刚!三大交易所重磅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强化碳排放相关披露要求,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内人士指出,《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意在践行金融强国五篇大文章之一的“绿色金融”,督促上市公司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导上市公司更全面地揭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果,有助于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上市公司脱颖而出。 强制与自愿相结合,明确披露范围 此次规则设置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发展阶段、披露能力,通过强制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有节奏、有步骤、差异化地推进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速度。 披露主体方面,上交所明确,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披露议题方面,按照强制披露、不披露即解释、引导披露和鼓励披露的层级对不同议题设置披露要求。 深交所明确,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与年度报告同时披露,报告主体和期间应当与年度报告保持一致。 同时,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在《可持续发展报告》设置的议题中识别每个议题是否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影响(财务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相应议题的表现是否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影响重要性),并说明对议题重要性进行分析的过程。 北交所则考虑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此次规则不对《可持续发展报告》作强制性披露规定,鼓励公司“量力而为”。此外,还设置了缓释措施,平衡信息质量和成本控制。 统计显示,2023年以来,共有约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家数再创新高;有3161家公司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家数占比超过全部上市公司的六成。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这个比例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648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排放量的情况,其中近500家详细披露了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量,迈出了从定性披露到定量披露的关键一步。 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 业内人士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各国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各国关注议题的优先序是不同的。从国际相关规则看,目前普遍聚焦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议题。我国可持续发展披露前期聚焦于环境污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更体现中国国情的议题。近年来增加了减碳方面的议题,体现了国内对上述议题的关切。在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披规则过程中,既要兼顾共性,更要考虑个性,既要看国际共识,更要看国内关心什么,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能够争取更大共识的方案。 沪深北交易所披露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同时具备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根据《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核心内容对拟披露的议题进行分析和披露,以便于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上市公司为应对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所采取的行动。 另外,沪深交易所还强化碳排放相关披露要求,上市公司除按照四个核心内容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治理、战略等内容外,还应当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铺开,作为注册制核心的信息披露愈发重要,加强可持续发展信披的要求可谓恰逢其时,可以预见,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不会一蹴而就,会有一个与市场和企业反映互动、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议题 《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还明确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等议题。 在环境信息披露章节,沪深交易所设置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等重要议题,针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等重要环境议题提出披露要求。根据要求,上市公司除了披露气候变化相关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等内容外,还应当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 除应对气候变化议题外,环境信息披露部分还设置了污染物、废弃物、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事件及处罚等议题,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其是否属于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或者其生产经营对环境的...
春节,中国资产大涨!今日,A股归来!

春节,中国资产大涨!今日,A股归来!

小微 小微
60307
2024-02-19
A股开市在即,市场充满期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前来看,多方面因素利好A股。在春节假期期间,全球市场主要股指多数上涨,日经225指数累计涨逾4%。中国资产大涨,春节假期期间恒生指数涨近3%,恒生科技指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逾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央行在2月18日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券商研报称,节前反弹情绪浓烈,展望后市,节后市场有望延续反弹。 中国资产大涨 春节长假期间,中国资产大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5.7%。 热门中概股中,阿里巴巴涨逾4%,拼多多涨逾6%,网易涨近3%,京东涨近10%,百度、理想汽车涨近4%,蔚来涨逾5%,小鹏汽车涨逾13%,华住涨逾15%。 港股市场中,春节长假期间恒生指数上涨2.9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3.71%,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50%。行业板块方面,恒生24个二级行业大多数收涨,其中媒体、消费者服务、耐用消费品与服装领涨,分别上涨9.90%、8.50%、5.90%;仅有公用事业、电信服务、运输行业下跌,分别下跌0.40%、1.20%、1.50%。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股份、阿里巴巴-SW、农业银行等港股市值居前的股票悉数上涨。 此外,春节长假期间,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也表现强势。2月16日富时中国A50期货大涨1.35%,并创出两个多月新高。 历史数据显示,虽然节后首日并不存在“开门红”定律,但近三年上证指数节后首日均为收涨。其中,有11个年份节后首日上涨,另外9个年份首日收跌,上涨概率55%。最近三年(2021年—2023年)节后首日均出现“开门红”行情。 从节后三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近10年有7年出现了收涨,其中5年涨幅可观。2022年、2019年、2018年、2016年、2014年上证指数均出现了超3%的涨幅,而唯一出现较大跌幅的2020年,则是因为当年春节期间出现“黑天鹅”,对市场情绪造成了负面影响。 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 在A股休市的春节长假期间(2月9日到16日),全球大类资产走势有所分化,主要股指多数收涨。 欧洲主要股指中,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53%,法国CAC40指数上涨1.34%,德国DAX指数上涨0.91%。美股三大指数分化,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0.25%、0.11%,标普500指数上涨0.15%。亚太市场中,日经225指数上涨4.41%,恒生指数上涨2.91%,韩国综合指数上涨1.09%。 美股大型科技股中,英伟达、Meta、特斯拉分别累计上涨4.27%、0.71%、5.48%。英伟达市值接连超越亚马逊、谷歌,成为美股市值排名第三的股票,仅次于微软、苹果。 多重基本面利好发布 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活动,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据初步统计,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活动、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票房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80.09%;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受政策、供给、宣传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2月18日,央行网站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2.5%。由于本月MLF到期规模为4990亿元,央行续作5000亿元,因此本月MLF操作实为小幅增量平价续作。截至目前,央行已连续15个月增量续作MLF。 金融数据上,1月份社融和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新高。2月9日,央行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061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89亿...
2月29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接连回应市场关切

2月29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接连回应市场关切

小微 小微
82555
2024-02-29
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日前主持召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就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法治保障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大家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证券期货执法司法体系,优化行刑衔接机制,加强执法司法高效协同,加大行政、民事和刑事立体追责力度,全面提升“零容忍”执法效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证监会就私募基金DMA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前期,私募基金因策略原因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净值回撤,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主动加强风险防控,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消化。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春节后开市以来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日均成交量占全市场成交比例约3%。DMA业务平稳降杠杆,有助于市场风险防控,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下一步,证监会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继续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指导行业控制好业务规模和杠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3.证监会就中金所采取纪律处分措施答记者问。近日,中金所依规对相关客户违反期货市场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的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是履行交易所监管职责的举措。证监会始终坚持严的监管主基调,指导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加强期现货监管联动,对包括高频交易在内的各类交易行为穿透监管,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4.据乘联会数据,2月1日至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86.1万辆,同比下降25%,较上月同期下降4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89.5万辆,同比增长19%;2月1-25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70.3万辆,同比下降47%,较上月同期下降49%,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79.1万辆,同比增长1%。 公司新闻: 1、东方精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与英伟达无直接合作关系。 2、鸿博股份公告,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扣划,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实控人。 3、国脉文化公告,主营业务中暂未涉及Sora业务。 4、华扬联众公告,公司主营业务中暂未涉及Sora业务。 5、中际旭创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8%。 6、百度2023年净利润大涨39%至287亿元超预期,AI成增长新动力。 海外要闻: 1.美东时间周三,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0.17%,报5069.76点;纳斯达克指数跌0.55%,报15947.74点;道琼斯工业指数跌0.06%,报38949.02点。科技巨头多数走势不振,其中苹果跌0.66%、微软涨0.06%、亚马逊跌0.22%、META跌0.62%、谷歌-A跌1.8%、特斯拉涨1.16%、英伟达跌1.32%、英特尔跌1.73%。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66%,阿里巴巴跌3.98%、百度发布财报后跌8.05%、拼多多跌2.59%、京东跌5.27%、网易跌0.76%、蔚来跌6.06%、理想汽车跌1.99%、小鹏汽车跌6.93%。 2.当地时间周三,苹果公司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库克在发言中罕见大谈特谈AI,强调公司正在这个领域进行重大投资。库克同时重申,今年晚些时候,苹果将向大家分享“在AIGC方面开创新局面的方式”。 3.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周三表示,该公司计划于明年开始发货新一代Roadster跑车,目前特斯拉已经完成车辆设计,预计新车将在年底揭幕。马斯克强调,最没有趣味的部分是,这辆车可以做到1秒钟内加速至60英里/时的能力,车本身将会在今年底揭幕。 4.当地时间周三,包括Axel Springer在内的32家媒体集团在荷兰法院状告谷歌,指控该公司在数字广告方面的做法导致他们遭受了损失,并要求赔偿21亿欧元。原告律师们表示,如果没有谷歌滥用其主导地位,媒体公司本可以从广告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并支付更低的广告技术服务费用。...
金融舆情周报:证监会将强化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监管

金融舆情周报:证监会将强化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监管

小微 小微
54090
2024-03-01
一、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证监会: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 期现货监管联动将加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时报报道,针对“有媒体报道私募基金多空收益互换(DMA)业务收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前期,私募基金因策略原因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净值回撤,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主动加强风险防控,稳步降杠杆、降规模,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消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春节后开市以来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日均成交量占全市场成交比例约3%。DMA业务平稳降杠杆,有助于市场风险防控,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对此,证监会表示,中金所依规对相关客户违反期货市场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的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是履行交易所监管职责的举措。证监会始终坚持严的监管主基调,指导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加强期现货监管联动,对包括高频交易在内的各类交易行为穿透监管,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2.国家外汇局:1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4.67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4.67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47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3.76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53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20.91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94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8.3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17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6.3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30万亿美元)。 3.国家统计局:2月制造业PMI为49.1% 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二、行业观察 1.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大增 截至2月27日,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累计发行7只二级资本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大增与当前商业银行急需提高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密切相关。 为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考核要求,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相关公告,合计发行规模共计不超过2600亿元。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首只TLAC债券有望面世。 2.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储蓄型保险热度不减 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部分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保险产品,特别是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关注。银行理财经理、保险营销员已开始大力推荐此类保险产品。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方式较为复杂,与存款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产品。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适合长期持有,若提前退保可能会产生资金损失。 3.“跨境理财通2.0”正式实施,已有多家银行推进服务升级 2月26日,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据了解,《实施细则》在总结过去两年业务开展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了粤、港、澳三地市场投资者和参与者的意见和诉求,优化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个人投资者7.1万人,其中涉及港澳个人投资者4.6万人,内地个人投资者2.5万人;跨境理财汇划金额138亿元,其中“南向通”130.13亿元,“北向通”7.87亿元。包括汇丰中国、东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经推进产品与服务升级。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表示,新版实施细则的生效为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增长及金融市场融合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公司新闻 1.西安银行10.44亿股首发限售股周五解禁 近日,西安银行公告称,将于2024年3月1日解禁10.44亿股,涉及531户股东,占总股本比例23.49%,解禁股类型是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 本周五解禁的10.44亿限售股,有99.39%集中在西安银行三位主要股东手中,其余的0.61%为该行IPO前持有公司股份的时任董事、监事、高管以及持有内部职工股超过5万股的人员所有。 2.超国有大行 股份行理财公司增长明显 汇华理财最新披露的2023年下半年度报告公布了2...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