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创投机构募资155亿“浇灌”科技型企业

小微 小微
69669
2025月05月12日

(原标题:24家创投机构募资155亿“浇灌”科技型企业)

24家创投机构募资155亿“浇灌”科技型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正式推出,股权投资机构将开辟一条新的募资路径。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公告明确,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发行科技创新债能否真正拓宽创投募资渠道?什么样的创投机构能成为发债主体?民营创投机构发债“堵点”如何破解?随着新政落地,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但仍有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

24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创投机构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根据交易商协会统计,截至5月8日,有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155亿元。

其中,元禾控股、鲁信创投、金合盛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发布公告,预计发行规模6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毅达资本、金雨茂物、泰达科投、中科创星等10家股权投资机构进入注册通道,其中7家为民营企业,多家机构设置票面利率跳升、转股等条款。

根据股权投资机构发布的公告,所募资金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为该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对于债市“科技板”的正式推出,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及对创投行业的认可。“科技创新债券的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股权投资机构更好地服务早中期科技企业创造了科学、专业以及务实的金融政策条件。”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是将债权资本导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一种创新途径,在全球金融创新领域都具有借鉴价值。

对于发行科技创新债是否能缓解创投募资难题?盛世投资董事、盛世资本总经理田辰表示,由于基金出资比例的限制等因素,股权投资机构完全依靠举债募资的模式可行性较低,但可作为募资路径的补充渠道。“相关政策细则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针对民营机构等市场重要主体的参与资格认定、参与方式等关键问题,仍需通过后续细化方案予以明确。”

早在今年3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公开宣布相关制度安排后,深圳市委金融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证监局等金融管理部门、相关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召开债券市场“科技板”动员座谈会,组织20余家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就助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发债的综合成本、债券期限等问题最受热议。

“以往传统债券存在期限过短、利率以及担保费率过高、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但这次新政从多方面尝试破解。”张维表示,此次新政从多方面着手,解决传统债券与科创行业属性不匹配的堵点和难点,比如简化信息披露、采取即报即审、允许创新债券条款、支持做市交易及质押融资等特别安排,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贴息和政府性融资担保等。

谁能成为合资格发行主体

深圳一家VC机构IR人士对记者表示,早在两个月前就关注到这个消息,但不确定发债需要符合哪些资质。

前述公告提出,支持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优秀管理团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而何为优秀的投资机构,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级机构的评级。

据悉,目前民营投资机构的评级大多为AA级,部分为AAA级,只有达到AA级以上的发行主体,才能进入债券类投资机构的白名单。“从债权发行的基本逻辑来看,发行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信用评级,但目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尚未形成明确的评级机制,这一制度空白需要监管层面予以关注和完善。”田辰表示。

在确定发行主体的评级标准及发行方式时,田辰认为,需要综合考量多个维度:第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合规性与完善程度;第二,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规范性;第三,历史业绩表现,包括在管基金(含科创类基金)的DPI(投入资本分红率)、IRR(内部收益率)等核心指标;此外,还需评估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与机构整体流动性状况。

“鼓励创投机构发债,确实可以帮助一些头部的、有实力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投资机构增强资金实力,尤其是具有一批优质项目储备的投资机构,可以尝试去发行科技创新债,进一步扩充其投资资金量。”华南一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央地协同、风险共担”

双重增信模式助力缓释风险

实际上,股权投资本质上是一个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投资品种,与债券的收益模式和基本逻辑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让二者更好地匹配,互为补充,又如何防范其中潜在的风险?

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表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根据交易商协会统计,在这批科技创新债发行主体中,有10余家发行主体引入多元化增信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性工具与市场化增信合力,创新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东方富海、中科创星、毅达资本等股权投资机构还积极探索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这一新型政策性支持工具。

“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特别是配套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能够真正有效缓解股权投资市场社会化资金募资难,以及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头部创投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张维表示。

观察这批科技创新债的发债主体可发现,仍以国资投资机构居多,如何调动民营投资机构参与,是制度设立层面需要直面的课题。田辰认为,要推动更多真正需要获得低成本融资资金的创投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需要重点考量两方面:第一,监管门槛和准入标准的设定应结合民营机构特性,探索以历史业绩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评估标准,作为主体信用评估的补充,如基于管理费收入预期等市场化指标;第二,需评估科创债的实际买方市场体量,以及配套的发行流程和监管机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股票质押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股票质押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小微 小微
57520
2024-02-05
问:近期,上市公司大股东补充质押公告增多,请问市场整体质押风险如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答:2018以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股票质押风险化解,沪深两市股票质押整体风险明显下降。截至2月2日,两市股票质押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由2018年高峰时的10.51%降为3.38%,质押融资余额由2.69万亿元降为1.59万亿元,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数量由702家降为227家。就今年以来的情况看,质押规模较去年年末还有所下降。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年初至2月2日,沪深两市共披露大股东补充质押公告106单,较去年同期确有一定增加。但是,补充质押是质押履约保障比例低于预警线(而非平仓线)的情况下,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质权人)为保障融资安全与股东(出质人)之间约定的保护性措施,不会导致强制平仓。同时,我们引导券商等机构增加平仓线弹性,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从沪深两市数据看,今年以来股票质押违约强平金额合计为2740.32万元,占市场日成交额的比重很小。 我们会密切监测,采取有力措施,防范股票质押风险。...
2月8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主要领导调整

2月8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主要领导调整

小微 小微
79168
2024-02-08
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吴清同志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免去易会满同志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吴清同志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免去易会满同志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推动国资央企扎实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信访等工作。会议认为,要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万吨、1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5%、10.4%。2023年全年合计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5.5万吨、2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4%、20.7%。 4.深圳市住建局发布关于优化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本地户籍取消社保年限等要求。通知中表示,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2套住房,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1套住房;取消落户年限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年限要求。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能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 公司新闻: 1、朗科科技:与中兴通讯等三方签订合作协议,拟在建设算力产业生态方面展开合作 2、思美传媒:筹划以5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 3、迪马股份: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价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的风险 4、阿里巴巴:将专注于核心业务投资,逐步将资本回报率提高至两位数 5、紫光国微:子公司拟投建超微型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基地项目 6、当升科技:拟向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定增募资8亿元-10亿元 7、宁波银行:2023年净利润25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6% 海外要闻: 1.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高,截止收盘,道指涨156.00点,涨幅为0.40%,报38677.36点;纳指涨147.65点,涨幅为0.95%,报15756.64点,创2022年1月份以来新高;标普500指数涨40.83点,涨幅为0.82%,报4995.06点。大型科技股普涨,Meta涨逾3%,英伟达、微软涨超2%,谷歌、特斯拉涨超1%,奈飞、苹果、亚马逊小幅上涨。 2.Arm第三财季调整后运营利润3.38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744亿美元;第三财季总营收8.24亿美元,分析师预期7.60亿美元;预计第四财季营收8.5亿-9.0亿美元,分析师预期7.785亿美元;预计整年营收31.6亿-32.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29.6亿-30.8亿美元;预计整年调整后每股收益1.20-1.24美元,之前预计1.0-1.1美元,分析师预期1.05美元。 3.当地时间周三,韩国LG化学宣布,该公司已经签署了一项价值25万亿韩元(约合188亿美元)的协议,从今年到2035年向通用汽车供应电动汽车电池阴极材料。根据长期供应合同,LG化学将在2026-35年向通用汽车供应超过50万吨阴极材料(含镍、钴、锰、铝)。LG化学认为,估计的阴极材料总量将足以生产大约500万辆高性能电动汽车的电池。 4.Alphabet旗下的谷歌将在挪威南部投资6亿欧元建设一个数据中心,这是其满足客户需求的扩张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在周三宣布开工建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位于Skien的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该中心将在当地重新利用多余的热量,并已为第一阶段分配了240兆瓦的电力。...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

小微 小微
56725
2024-02-15
(原标题:属龙董事长大盘点:掌舵超500家A股公司近8万亿市值,汇集肉制品、石化和保险等领域“龙头”,8家公司净利润连续5年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是龙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和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今天是龙年初六,是大小商家“开市”的好日子,寓意财源滚滚好运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值此特殊时节,数据宝祝愿大家新的一年六六大顺,并对龙年(由于农历龙年与阳历月份略有差别,暂不考虑这一差异,其他生肖同理)出生的董事长们进行大盘点,他们是怎样一个群体,掌舵这些公司规模和业绩都如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09名董事长属龙 60后占比超六成 董事长是公司的灵魂人物,对公司决策起关键作用。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2月8日,A股共计5313家公司披露董事长相关信息,这些董事长中,大到年逾80岁的“老年派”,小到80后和90后的“少壮派”。 其中,太阳电缆的李云孝以87岁的高龄成为A股最年长的董事长。狮头股份的吴家辉、春立医疗的史文玲以及ST实华的刘汕,均出生于1998年,是A股最年轻的3名董事长,其中吴家辉是狮头股份原实际控制人吴旭之子;史文玲是春立医疗实际控制人史春宝、岳术俊夫妇的女儿;刘汕是ST实华实际控制人刘军之子。 上述5300余家上市公司中,龙年出生的董事长共有509名,仅次于生肖属猴和蛇的。 509名董事长年龄分布于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及1988年,其中1940年出生董事长仅有1名,即现任双汇发展董事长万隆;60后是属龙董事长的主力军。1952年出生的董事长有26名,占比5.11%;1964年出生的董事长人数最多,有335名,占比近66%;1976年出生的董事长占比23.38%,1988年出生董事长占比5.5%。 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公司集群 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分布在哪些行业和地区,公司属性如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从行业分布来看,509家公司分布在30个申万行业(综合行业除外),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数量较多,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电子和计算机5个行业的公司数量居前,其中机械设备行业共有51家,占比10.02%;石油石化行业仅有1家,银行、美容护理和煤炭行业各有3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30个省市均有涉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公司数量较为集中。广东以80家公司的数量位居首位,占比15.72%,浙江、北京、江苏数量占比均超过10%。 从公司属性来看,民营企业数量多达329家,占比64.64%;国有企业122家,占比接近24%。 手握近8万亿市值 千亿军团多达11家 从公司规模来看,截至2月8日,属龙董事长掌舵509家公司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比例接近11%,市值低于10亿元的公司18家,百亿市值公司超过130家,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行业“龙头”。 千亿市值公司11家,董事长们均出生于1964年。具体来看,石化龙头中国石油市值超1.4万亿元,其次是保险龙头中国太保市值超2000亿元;光大银行、中国广核等4家公司市值超1500亿元。 这11家公司中,仅长城汽车属于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为创始人魏建军。在《2022年全球CEO品牌守护指数榜》中,魏建军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市值接近千亿元,公司董事长为1940出生的万隆,以84岁高龄跻身A股年纪第二大的董事长。 截至2023年三季末,509家公司资产合计27.67万亿元,千亿资产公司有24家,万亿资产公司6家,位居前三的是光大银行、中国石油、宁波银行,总资产分别为6.83万亿元、2.79万亿元及2.67万亿元,另外中国太保、南京银行总资产也超过2万亿元。 3家千亿资产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分别是长城汽车、国金证券、晶澳科技,其中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出生于1952年,晶澳科技是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创始人靳保芳带领晶澳科技市值最高冲击至1850亿元,截至当前市值仍超过550亿元。 掌舵公司业绩节节攀升 8家公司净利润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业绩与政策、行业环境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董事长等高管的决策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数据宝统计,属龙董事长掌舵的509家公司自2018年以来业绩稳中向上,净利润由2018年的2797.17亿元(500家公司)增至2022年的4984.15亿元。除2020年以外,2019年、2021年、2022年整体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2022年整体净利润较2018年增长77.85%,在十二生肖董事长掌舵上市公司中,同期增幅位居前列。 具体到单家公司,2018年~2022年,净利润连续增长...
大举加仓拼多多!高瓴350亿持仓曝光!资本大鳄索罗斯大动作……

大举加仓拼多多!高瓴350亿持仓曝光!资本大鳄索罗斯大动作……

小微 小微
76516
2024-02-16
(原标题:大举加仓拼多多!高瓴350亿持仓曝光!资本大鳄索罗斯大动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美股13F持仓的密集披露,不少明星私募的持仓陆续揭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时间2月15日,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公布了最新美股持仓。2023年四季度,高瓴增持拼多多、丹纳赫、京东等,其中大举增持拼多多超4亿美元,一举成为高瓴第一大重仓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股神巴菲特突然抛售苹果,去年四季度减持1000万股苹果股票,清仓环球人寿等4股,增持雪佛龙等3股。此外,索罗斯基金四季度增持罗素2000、标普500等指数ETF,继续做多美股,并大幅加仓网络安全软件公司Splunk。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收于历史新高,这是该指数今年以来第11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91%,标普500指数涨0.58%,纳斯达克指数涨0.30%。不过,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苹果跌0.21%,微软跌0.70%,英伟达跌1.65%,谷歌跌2.17%,亚马逊跌0.74%,Meta涨2.27%,特斯拉涨6.23%。 高瓴大举加仓拼多多,成第一大重仓股 北京时间2月15日,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管理平台HHLR Advisors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 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末HHLR Advisors在美股市场持仓总市值为49.62亿美元(约357亿元人民币),环比去年三季度末增长10.7%,前十大重仓股为拼多多、百济神州、贝壳、传奇生物、微软、赛富时、TAKE-TWO互动软件、亚马逊、丹纳赫、DoorDash。其中,中概股市值占比超过70%,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去年四季度高瓴对拼多多、亚马逊、京东等电商科技公司进行了增持。其中,大举增持拼多多276万股,持股数量升至1011万股,增持金额高达4亿美元,期末持股市值高达14.79亿美元,超越了多个季度持仓第一的百济神州,一举成为高瓴的第一大重仓股。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在去年四季度股价表现亮眼,单季涨幅超过49%。拼多多同时也是千亿私募景林的第一大重仓股,备受私募巨头们的青睐。 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拼多多去年第四季国内业务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海外业务Temu的GMV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可能达到约90亿美元。大摩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81美元。 四季度,高瓴还大举加仓了37万股丹纳赫,这使得丹纳赫首次进入HHLR Advisors前十大重仓股。丹纳赫是全球知名的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擅长通过精益管理和卓越运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在四季度仅新买入穆迪一只股票,买入15.58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6088万美元;重点减持了阿里巴巴、DoorDash等15只股票,其中贝壳、微软等被小幅减持;清仓了特斯拉、大全新能源等12只股票。 巴菲特清仓环球人寿等4股,索罗斯加仓Splunk 美股周三盘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13F文件引发关注。 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减持了1000万股苹果股票,以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披露持有资产中占比为50.19%。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周三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16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股神在四季度没有新建仓任何股票,却清仓了环球人寿等4只股票。其中,清仓83万股环球人寿,自股神在2001年一季度买入以来,持有了长达22年时间。2023年二季度,巴菲特减持了60%的环球人寿,三季度继续减持67%,四季度完成清仓。 四季度,巴菲特增持了雪佛龙和西方石油,增持1584.5万股雪佛龙;大幅减持惠普7966万股,减持幅度高达77.71%,持仓市值降至6.87亿美元;减持派拉蒙环球3040万股,减持幅度为32%,期末持股市值降至9.36亿美元。 截至四季度末,巴菲特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雪佛龙、西方石油、卡夫亨氏、穆迪、德维特、花旗集团。截至第四季度末,该基金持仓总规模为3470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340亿美元。 另外,亿万富翁索罗斯旗下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最新持仓备受关注。2023年四季度合计披露持仓价值76.46亿美元,较上一季度70.5亿美元环比增长8.5%,其持仓组合新进75只股票,增持62只股票,减持41只股票,清仓75只股票。 四季度,索罗斯基金增持罗素2000、HYG债券、标普500等指数ETF,继续做多美股。其中,大幅加仓网络安全软件公司Splunk,增持幅度...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8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76499
2024-02-26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2月26日券商共给予近3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2月26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互联网服务、电子元件、半导体、专用设备、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化学制品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内跨境B2B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焦点科技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海证券、开源证券、国金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华通证券国际、东吴证券等8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6日又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2023Q4 业绩点评: 现金回款高增长带动未来收入增速提升,在研广告流量项目有望提升变现水平》,认为公司是被低估的数字经济平台龙头,有望受益于“科技赋能+SaaS模式+政策利好”三大优势,迎来加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国内工控龙头企业——汇川技术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华福证券、东吴证券、国投证券、国信证券等6份研报关注,位居2月26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2月26日又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工控龙头增长韧性强,受益智能制造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7.76/59.36/73.38亿元,对应PE35/28/23倍,合理估值为66.53-73.18元(对应2024年PE为30-33倍),维持“买入”评级。 作为国内领先模拟厂商,纳芯微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中邮证券等4份研报关注,仅2月26日就有民生证券、国信证券和国海证券等3份券商研报,位居2月26日券商力推股第三。 其中,民生证券发布研报《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Q4持续改善,经营拐点可期》,预计公司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0.41/2.97亿元,2024-25年对应现价PE分别为385/53倍,2023年公司业绩承压,但当下已逐步迎来拐点,且长期看,凭借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泛能源领域卡位布局,成长性无虞。维持“推荐”评级。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坤恒顺维、海泰新光、海光信息、恒立液压、华恒生物、富恒新材、青鸟消防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2月29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接连回应市场关切

2月29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证监会接连回应市场关切

小微 小微
82588
2024-02-29
宏观要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日前主持召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就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法治保障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大家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证券期货执法司法体系,优化行刑衔接机制,加强执法司法高效协同,加大行政、民事和刑事立体追责力度,全面提升“零容忍”执法效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证监会就私募基金DMA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前期,私募基金因策略原因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净值回撤,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主动加强风险防控,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消化。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春节后开市以来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日均成交量占全市场成交比例约3%。DMA业务平稳降杠杆,有助于市场风险防控,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下一步,证监会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继续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指导行业控制好业务规模和杠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3.证监会就中金所采取纪律处分措施答记者问。近日,中金所依规对相关客户违反期货市场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管理的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是履行交易所监管职责的举措。证监会始终坚持严的监管主基调,指导证券交易所和中金所加强期现货监管联动,对包括高频交易在内的各类交易行为穿透监管,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4.据乘联会数据,2月1日至25日,乘用车市场零售86.1万辆,同比下降25%,较上月同期下降4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89.5万辆,同比增长19%;2月1-25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70.3万辆,同比下降47%,较上月同期下降49%,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79.1万辆,同比增长1%。 公司新闻: 1、东方精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与英伟达无直接合作关系。 2、鸿博股份公告,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扣划,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实控人。 3、国脉文化公告,主营业务中暂未涉及Sora业务。 4、华扬联众公告,公司主营业务中暂未涉及Sora业务。 5、中际旭创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8%。 6、百度2023年净利润大涨39%至287亿元超预期,AI成增长新动力。 海外要闻: 1.美东时间周三,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0.17%,报5069.76点;纳斯达克指数跌0.55%,报15947.74点;道琼斯工业指数跌0.06%,报38949.02点。科技巨头多数走势不振,其中苹果跌0.66%、微软涨0.06%、亚马逊跌0.22%、META跌0.62%、谷歌-A跌1.8%、特斯拉涨1.16%、英伟达跌1.32%、英特尔跌1.73%。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66%,阿里巴巴跌3.98%、百度发布财报后跌8.05%、拼多多跌2.59%、京东跌5.27%、网易跌0.76%、蔚来跌6.06%、理想汽车跌1.99%、小鹏汽车跌6.93%。 2.当地时间周三,苹果公司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库克在发言中罕见大谈特谈AI,强调公司正在这个领域进行重大投资。库克同时重申,今年晚些时候,苹果将向大家分享“在AIGC方面开创新局面的方式”。 3.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周三表示,该公司计划于明年开始发货新一代Roadster跑车,目前特斯拉已经完成车辆设计,预计新车将在年底揭幕。马斯克强调,最没有趣味的部分是,这辆车可以做到1秒钟内加速至60英里/时的能力,车本身将会在今年底揭幕。 4.当地时间周三,包括Axel Springer在内的32家媒体集团在荷兰法院状告谷歌,指控该公司在数字广告方面的做法导致他们遭受了损失,并要求赔偿21亿欧元。原告律师们表示,如果没有谷歌滥用其主导地位,媒体公司本可以从广告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并支付更低的广告技术服务费用。...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