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发布2024杰出商界女性百人榜:近九成女老板白手起家

小微 小微
60994
2024月03月08日

3月7日,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福布斯中国发布“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

福布斯中国发布2024杰出商界女性百人榜:近九成女老板白手起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榜单显示,今年上榜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近九成女老板白手起家(44%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44%为职业经理人),12%为女性二代接班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100位上榜者中共有29张新面孔,主要分布于科技和大消费领域。

从榜单名人来看,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再次拔得头筹,孟晚舟由2023年的第四跃居第二。抖音集团前CEO张楠排名第三。此外,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宗馥莉等也榜上有名。不过,昔日房产巨头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跌出榜单。

近九成女性白手起家 王来春再次问鼎

福布斯中国表示,今年上榜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44%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含早期加入创始团队)、44%为职业经理人、12%为女性二代接班人。可以看到,加上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近九成女老板都是白手起家。

蝉联榜单冠军的王来春于1967年出生,籍贯广东汕头澄海,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3年10月,王来春以53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77位。

王来春自小家境贫寒,从小就跟着长辈们做手工,贴补家用。中学时期为养家糊口退学,她跟随哥哥去深圳打工。1988年,21岁的王来春成为鸿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在中国大陆招聘的首批员工之一,并一路从普通员工做到基层管理人员。

1999年,32岁的王来春为了突破职场“天花板”,拿出了所有积蓄,决心和哥哥共同创业,成立立讯,做连接器代加工。依靠早期富士康的帮扶,王来春获得大量订单和客户。2004年,立讯更名为立讯精密,总部从香港搬到东莞。6年后,立讯精密上市,成为苹果等公司的重要产业链公司。

目前立讯精密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479位,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9位。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营业收入为1558.75亿元,净利润为82.75亿元。

据福布斯中国称,创业至今,王来春仍旧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每年飞行200多次。王来春认为,女性和男性在职场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引用家人对她的评价,王来春笑称自己是“雌雄共体”,既有强势的一面,也有母亲的柔软,在团队承受巨大压力时扮演姐姐、妈妈的角色,陪伴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女性二代接班人占比12% 女继承者受关注

福布斯中国2024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中,女性二代接班人占比12%。其中,宗馥莉近日因父亲宗庆后去世一事,其接班继承问题备受关注。

宗馥莉出生于1982年,14岁出国留学。2004年,宗馥莉回国进入娃哈哈集团内部开始工作,从生产管理基层干部做起,积累经营管理经验 。2007年,宗馥莉主导参与了宏盛饮料集团的创办。2016年,针对新生代客户,宗馥莉带领团队推出无糖纯茶饮料品牌KellyOne ,但反响平平。

2018年,宗馥莉担任集团品牌公关部长。为了迎合年轻的客群,她更换了公司20年的品牌代言人王力宏,此举一度引发网友争议,但后续王力宏爆出丑闻后,不少人感叹宗馥莉“眼光毒辣”“拯救了娃哈哈”。

2021年,宗馥莉担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近年来宗馥莉已陆续担任娃哈哈集团多家下属企业高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娃哈哈2月23日发生工商变更,宗庆后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宗馥莉接任。

3月6日,宗馥莉出席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并演讲,这也是她在父亲病逝接捧娃哈哈之后首次公开露面。宗馥莉表示,自己既是一名在行业摸索了20年的“老兵”,也是接过企业经营“接力棒”的“新将”。

除宗馥莉外,榜单中的女性知名二代接班人还有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雅戈尔副董事长李寒穷,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等。

随着“创一代”的逐步退居幕后,近年来女继承者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此前安永针对全球家族企业的调查显示,约70%受访全球家族企业已考虑让女儿担心企业下一任CEO。这些企业家认为,女性担当领导和战略性角色对企业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公司董事会里,女性可以拓展和丰富董事会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决策质量。

财富规模大幅缩水 杨惠妍跌出榜单

本次榜单中,上届榜单位列27名的碧桂园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杨惠妍落榜。

杨惠妍生于1981年,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二女儿。2005年,杨惠妍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营销及物流专业毕业回国,以杨国强私人助理身份加入碧桂园,并担任采购经理。她先后在碧桂园投资中心、采购部、人资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等部门担任要职。2023年3月,杨惠妍正式成为家族企业接班人,担任碧桂园董事会主席。

2007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杨国强将名下股份悉数转给杨惠妍。26岁的杨惠妍以160.2亿美元位列2007年福布斯富豪榜榜首,同时成为中国新任女首富。从2007年到2022年这16年间,杨惠妍十次问鼎中国女首富。不过,2022年杨惠妍的财富同比缩水近六成,但依然位列榜首。2023年11月,杨惠妍因财富大幅缩水,排名跌至第五(胡润女企业家榜单)。

杨惠妍财富缩水与房地产行业及公司现状紧密相关。2023年,由于宏观经济和地产的不确定性增强,碧桂园债务频频亮出红灯。“面对消费端与融资端的双向收紧,集团流动性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碧桂园在2023年中报表示。从碧桂园近五年的年报及中报可以发现,碧桂园的战略目标已经从审慎务实的补充优质土储变为“保交楼”和尽力安排偿债。

2023年7月30日,碧桂园服务(6098.HK)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向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捐赠价值64亿港元的股票用来做慈善公益。但此举引来市场争议。

附:完整榜单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券商今日金股:10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券商今日金股:10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小微 小微
49886
2024-01-31
券商评级是指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得出的评论,备受投资者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之星数库不完全统计,1月31日券商共给予超10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从行业分布看,券商1月31日关注的个股聚焦于家电、化学原料、化纤、通信设备、贵金属、家用轻工、医疗器械等行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央空领域龙头企业,海信家电最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天风证券、国联证券、华安证券、民生证券、国投证券、信达证券等10份研报,仅1月31日就有国联证券、信达证券、民生证券、国投证券等4份券商研报,位居1月31日券商力推股榜首。 其中,国联证券发布研报《2023年业绩预告点评:全年稳健收官,新起点继续前进》,预计公司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0、9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7%、+15%,EPS分别为2.04、2.33元,3年CAGR为+38%。 作为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卫星化学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海通国际、国海证券、华安证券、东海证券、中国银河、山西证券、天风证券等9份研报关注,位居1月31日券商力推股第二。 1月31日又有中原证券发布研报《公司点评报告:盈利复苏推动2023年业绩高增长,成本优势保障未来竞争力》,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1.45和1.84元,以1月30日收盘价13.85元计算,PE分别为9.57倍和7.53倍。公司估值较低,结合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纤行业龙头企业——荣盛石化同样也备受券商关注,近一个月获国信证券、天风证券、国信证券、国海证券、海通国际、东海证券、东吴证券等9份券商研报关注,仅1月31日就有东吴证券和国金证券两份券商研报。 其中,东吴证券发布研报《2023年业绩预告点评:炼化产品迎复苏,携手阿美开新篇》,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0/65/107亿元(此前为8/65/114亿元),按1月3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96.6/15.1/9.1倍,维持“买入”评级。 除了上述个股外,还有中际旭创、山东黄金、好太太、迈瑞医疗、拓普集团、北方华创、森麒麟等多股备受券商关注,近一月获多家券商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券商给予“评级”并不绝对预示着股价的上涨,“增持”或“买入”与否,其实都是机构对于股票的“一家之谈”。因此,券商金股在大多数程度上仅是用作投资参考意义的,投资者切不可盲目买入。...
在长短债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在长短债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小微 小微
49423
2024-02-12
岁末市场走弱,债券市场交投情绪火热。放眼全年,债券基金整体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一级指数、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二级指数均取得了正收益。基于良好的收益表现,2023年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债券有长短划分,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债券到底是买长还是买短呢?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债券的“长”与“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如何区分债券的长与短? 债券的长短通常是根据偿还期限的时间长短来划分的。 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的为短期债券;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中长期债券或称中期债券;偿还期限为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02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短债基金更受欢迎 规模的变化往往代表市场的选择。Wind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其中,短期纯债基金规模从2022年底的8329亿增长至2023年底的10300亿,单年度增长率为23.66%; 被动型债券基金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规模从2022年底的6393亿增长至2023年底的10067亿,单年度增长率达57.47%; 中长期纯债基金存量规模最大,增速略显逊色,规模从2022年底的48354亿增长至2023年底的56584亿,单年度增长率为17.02%。 从底层来看,无论是存量还是2023年度增量,被动型债券基金里跟踪短债的居多。所以整体上来看,短债基金在2023年更受欢迎。 03短债基金性价比更为突出 连续17年取得正收益 与中长期纯债基金相比,短债基金投资的债券资产久期相对更短,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虽然与中长期纯债基金相比,短债基金长期收益略低,但整体最大回撤相对更小,最大回撤的回复天数也明显快于中长债基金。 作为稳健投资的选择,短债基金在过往的投资中展现了突出的“稳定性”。无论市场牛熊,在各个年度均取得了可贵的正收益。Wind数据显示,短期债券型基金指数自2006年7月28日的基日以来,连续17个完整年度取得正收益。 2023年,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在各类债券指数中最大回撤最小,仅为-0.15%。相较于所取得的3.27%的全年收益而言,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投资性价比突出。 04长债基金风险与收益更高 一般而言,长债利率与经济预期的相关度更高,短债利率与央行的操作、资金面环境相关度更高。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组合久期越长,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就越大,所以长债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大于短债。 当前阶段长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更高。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2024年1月第二周及第三周基金产品的债券交易情况,1年及以下期限的利率债被买入,而7-10年以及20年以上期限的品种也在被买入,居于中间段的有所卖出,长端买入的规模大于短端。 一方面,市场对于年初以来降息的期待强烈,同时对于未来的基本面预期相对较弱。在此背景下博弈利率下行带来的债券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是,年初时点机构的配置需求较强,进一步助推超长债行情的演绎。典型如保险机构,其负债端久期较长,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很高。他们在年初倾向于配置期限更长的利率债,以期获得更高的票息收益。 而在当前时间节点一年以下短期债券也被买入的原因在于机构需要借助短期债券流动性较好的特性便于随时调整投资组合。 05未来买长还是买短? 在高波动的A股市场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组合中加入债券基金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30年期国债、10年国债收益率近期持续下行。短期长债对于经济偏弱和货币宽松预期的定价较为充分,进一步大幅下行或需要新的催化条件;另一方面,从曲线形态来看,当前十分平坦。未来存在走陡的可能(短端利率下行),短端性价比相对更高。 从配置端的生态变化来看,随着存款利率下行,货币及现金类产品受到更严格的投资约束,越来越多稳健理财需求将目光瞄向短债基金。...
震惊!日股刷新34年新高,为啥?

震惊!日股刷新34年新高,为啥?

小微 小微
72380
2024-02-12
(原标题:震惊!日股刷新34年新高,凭啥这么"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本股市持续奏乐狂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9日,作为日本股市基准的日经225指数盘中一度突破37000点,持续刷新近34年来新高,逼近其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历史最高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日本股市关注度的不断抬升,近期多家机构发布日本股市相关策略展望。不少机构仍看好2024年的日本股市,认为或延续增长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有不少机构提示了有关日本股市投资的风险。一家机构称,在日本股市持续上行、全球投资者不断加码日本的背景下,日本股市“核心竞争力”正不断减弱,短期配置性价比减弱。另有机构指出,日本股市的上行有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双重因素,这些因素在2024年均可能面临反转,投资者需关注潜在风险。 突破近34年新高 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日经225指数保持上行趋势,2023全年涨幅达30.13%。 2024年以来日本股市亦表现亮眼,截至2月9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收盘报36897.42点,持续刷新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初以来上涨超10%。 值得一提的是,2月9日盘中,日经225指数一度突破37000点大关,最高达到37287点,为近34年来最高点,距离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得的历史最高点38957点仅相差4%。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近日在日本股市月度投资策略中指出,2024年日股开年反弹背后有四大因素: 第一,日经225指数突破34000点的重要关口,CTA(商品交易顾问)等市场参与者加大期货购买力度; 第二,个人投资者抛售压力缓解,供需端呈现卖方不足的状况; 第三,日央行不会急于退出负利率政策,支撑日元走弱; 第四,由于国际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较高,资金转而涌向日本市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上述四大因素暂且有望持续发力,未来日股市场强劲表现有望持续,但需关注企业2023财年三季度业绩略低于预期的风险,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关注可抵御日元升值影响、受益于提价和日本资本支出复苏的行业,如建筑、房地产、半导体制造设备、系统应用和食品等。 交银国际在2月7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2023年之前,日本股市表现一直不瘟不火,主要受到两大结构性问题困扰:通缩与企业治理不善,导致市场给予日股较低的估值。而2023年以来,日本股市完成蜕变,实现了从估值陷阱到价值洼地的转变,主要得益于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变化的叠加作用。2024年年初,日本股市延续上涨势头,旗舰指数日经225以及TOPIX指数均距离其90年代的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 日本股市如何完成从估值陷阱转为价值洼地?交银国际指出,短期周期性因素在于出口及国内消费恢复,长期结构性因素则是日本逐渐走出通缩,叠加公司治理改革出现实质变化。 具体来看,短期因素方面,2023年,日元大幅贬值,显著促进了日本出口增长,并提振了占日股上市公司较大比例的出口商的盈利增长;此外日本国际和国内旅游复苏也刺激了本土消费。长期因素方面,在经历了三十年的低通胀甚至通缩之后,日本在2023年通胀创下了近30年新高,而工资增速同样创下新高。 公司治理方面,2023年3月,东京证券交易所采取强力措施,要求日本上市企业披露提高资本回报率的计划,特别针对PB小于1的公司,如不能证明如何有效利用资本,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此举推动并加快了日本上市公司增加股东回报的行动,提升日本股市的吸引力。同时,作为全球仅剩的“便宜钱”,日元大幅走低也吸引了海外投资者借日元、投日股。 后市如何? 记者注意到,随着近期日本股市的走高、投资者对于日本股市的兴趣提升,不少机构也陆续发布了关于日本股市的深度研报及2024年日股市场投资策略展望报告。整体来看,不少机构仍看好2024年的日本股市,认为或延续增长趋势,但亦有一些机构提示相关风险。 海通国际日前发布2024年日本股票市场投资策略,海通国际继续看好2024年日本市场,对上半年更乐观。 具体而言,海通国际认为,日本走出通缩预期加强,工资连续上涨带来的正循环形成,同时稳定而可控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资金面上,需关注海外长线资金和日本国内个人投资者。在行业方面,2023年跑赢的行业包括硬件(AI及半导体)、汽车、材料,而医药、必选消费、通讯行业则相对跑输;展望2024年海通国际看好可选消费、IT服务、银行、医药、硬件和电子行业。 交银国际认为,日本股市在2024年有望延续增长,受持续再通胀推动企业盈利,以及日本正缩小与发达市场盈利差距的结构性变革所驱动。结构层面,交银国际认为2024年,价值风格相较于成长风格应更值得投资者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有不少机构提示了有关日本股市投资的风险。 比如,国联证券策略团队在1...
突发!巴菲特,大抛售!

突发!巴菲特,大抛售!

小微 小微
52371
2024-02-15
(原标题:突发!巴菲特,大抛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罕见!“股神”巴菲特突然抛售苹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地时间周三盘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减持了1000万股苹果股票,以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不过,目前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披露持有资产中占比为50.19%。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此同时,苹果的重磅产品遭遇“翻车”。起售价高达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元)的苹果Vision Pro在美发售不到两周时间,谷歌搜索趋势显示,“退货Apple Vision Pro”的搜索量激增。另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北京时间2月14日,苹果Vision Pro已经开始陆续接到用户的退货。 另外,一则关于苹果设计团队的人事变动也引发关注。2月14日,彭博社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中任职时间最长的高级工业设计师巴特·安德烈(Bart Andre)即将离职。这标志着,前苹果知名设计师乔尼·伊夫(Jony Ive)领导的创造苹果美学的“灵魂团队”几乎全部解散。 巴菲特突然抛售 当地时间周三盘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减持了1000万股苹果股票,以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亿元)。该公司对苹果的持股比例降至5.9%。 目前,苹果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披露持有资产中占比为50.19%。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周三这部分股份的价值约为16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苹果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美股大型科技公司阵营中明显掉队,已经失去了美国市值最高公司的王冠。截至最新收盘,苹果年内累计下跌超4%,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大涨超5%。对比之下,英伟达暴涨49%,微软累计涨幅达9.1%,谷歌涨超4%。 同时,苹果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其App Store政策面临的监管审查、在中国市场销售下降以及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的担忧。几位分析师已经下调了对这支股票的评级。 据最新披露的13F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在去年第四季度还减持了在惠普的持股,同时增加了对雪佛龙、西方石油的持仓比例。该公司重仓股包括,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雪佛龙。截止第四季度末,该基金持仓总规模为3470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340亿美元。 苹果“大翻车” 苹果Vision Pro在美发售不到两周时间,谷歌搜索趋势数据显示,“退货Apple Vision Pro”的搜索量激增。 2月14日,凤凰网科技报道,上市不到两周时间,苹果公司的首款头显Vision Pro已经开始陆续接到用户的退货。 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列出了退货的原因,主要包括: 1、戴在头上很重,虽然Vision Pro看似很轻便,但实际上重量达到600~650克,接近12.9英寸iPad Pro的重量。 2、对眼睛不友好。 3、它让我头疼,每次戴上它我都会头疼几个小时。 4、没有足够的应用程序,如果你想使用该设备完成工作,它缺少很多必需品,例如 Chrome 和 Grammarly。 5、它太大了,不方便携带,甚至无法放入背包中。 6、续航焦虑,Vision Pro的电池容量才3166mAh,最多两个半小时,这东西就没电了。 一名YouTube科技视频博主法尔扎德·梅斯巴希(Farzad Mesbahi)表示,“我无法把它作为一款科技/生产力设备使用。” 他表示,即使他能舒服地坐着,在头上和脸上戴一个设备也会很不方便。自己不会像使用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那样长时间使用头显。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部分用户承认,他们购买Vision Pro就是为了退货,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它的功能。其中,一名用户马特·施耐德(Matt Schneider)买了Vision Pro(随后退货),喜欢用它浏览Instagram和观看YouTube视频。他表示:“如果苹果认为我会花4000美元买它,那他们就疯了。” 值得一提的是,脸书母公司Meta CEO扎克伯格也体验了Vision Pro,结果或许令他长舒一口气。由于Meta的头显与Vision Pro存在直接竞争,苹果头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Meta。 当地时间2月13日,扎克伯格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点评了Vision Pro。扎克伯格在客厅中使用Quest 3(Meta的VR设备)的穿透模式拍摄了这段视频。 扎克伯格表示,在使用了Vision Pro后,“我不仅认为Quest...
国有大行放大招!对接超8200个房地产项目

国有大行放大招!对接超8200个房地产项目

小微 小微
50717
2024-02-16
进入2024年以来,各地有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地进展加速推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1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有关部署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召开专项会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率先表态,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也陆续召开有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专项会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协同努力,把梳理出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及时推送,确保有关项目融资实现顺利推进。 五大行对接项目超8200个 根据公开信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中,除了邮储银行未披露获取、对接的清单项目外,其他五家银行目前获取、对接超8200个项目。 2月15日,邮储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该行积极对接协调机制推送主办行项目,共覆盖河南、四川、广西等10个省份,融资金额57亿元,并已在河南、广西、贵州、大连等省区市落地项目,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 2月14日,交通银行方面透露,自1月30日各地推送项目清单以来,截至2月13日,交行已获取、对接清单项目1442个,并已对其中部分项目实现贷款投放。交行青岛分行在收到第一批项目名单后,立即与客户沟通并开辟绿色通道,仅用3天便实现清单内首个项目投放落地,成为青岛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后的首单投放,有效满足了项目建设融资需求。 2月13日,建设银行公布对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情况显示,自1月底收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以来,该行已对接项目2000多个,已审批项目近百个,已审批待投放金额200多亿元。近日,建行北京、福建、安徽、河南等分行已实现对5个项目的投放,投放金额近30亿元。 2月12日,中国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2月12日,中国银行已推进超过110个项目的审批工作,合计金额约550亿元,其中,已审批完成项目共75个,合计金额近400亿元。 2月11日,农业银行表示,目前,农业银行已累计对接协调机制项目2700余个,自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专题会议以来,新审批项目超过10个,审批贷款近50亿元。贷款项目主体中,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占比超过80%,项目类型以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住宅为主。 工商银行稍早前也表示,截至2月8日,该行已对接2000余个项目,并率先实现对多个城市多个项目的贷款投放,既包括国有房企,也包括民营房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多家股份行积极部署 除了国有银行之外,多家股份行也在积极对接部署,包括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绿色通道等举措,推进有关项目落实落地。 截至2月9日,光大银行39家一级分行全部组建工作专班,并和当地住建部门实现对接,共获取项目名单2622个,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源保障,建立绿色通道,已获批名单内项目20个,授信金额107.5亿元,贷款余额50.14亿元。 其中,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取得首批协调机制名单后,业务条线和风险条线配合经营单位现场办公,仅用10天时间,完成了项目沟通、审查审批、决议签批等关键流程,已批复协调机制名单内两个项目,批复金额8.5亿元;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在全行专题会议结束后,在总分行统筹联动、前中后台统一协作的高效保障机制下,该行快速为两个房地产项目投放贷款1.56亿元。 兴业银行在2月8日召开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兴业银行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行动方案》,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各项要求,明确提出六方面、十六条具体工作举措,全面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落实落细。2月1日,兴业银行已经实现首笔协调机制推送项目落地。 中信银行也在2月7日召开全行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会议,全面部署相关工作。截至2月9日,中信银行所属37家分行、各二级分行已分别成立由“一把手”行长为组长的专项小组,与各省级、辖内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协调机制实现了直接对接,积极参与协调机制组织的各方会商。截至2月9日,中信银行共获取协调机制推送项目872个。 重视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住建部官网1月12日披露《住房城乡建设部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作出部署。 为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作用,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指导有关事项。 一是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通...
多只次新股破净 上市公司或触发稳价义务

多只次新股破净 上市公司或触发稳价义务

小微 小微
69529
2024-02-18
2月6日晚间,拾比佰发布实施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由于该股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调整后的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公司稳定股价预案,公司实际控制人杜国栋将增持不超110.97万股股份。2024年以来,随着A股的大幅波动,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触发了上市时承诺的稳价方案义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提出上市后三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预案应包括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具体条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64只上市三年内的次新股,股价已经跌破每股净资产。根据上述规定,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不涨回每股净资产之上,上市公司或将触发稳价义务。 上市公司稳价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案:发行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增持股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等,这些措施可单独或合并实施。触发稳价义务后,上市公司必须按照上述三个方案的顺序,优先考虑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在不满足此条件的前提下,才能选择第二个方案,以此类推。 由于实施前两个方案是有条件限制的,并非所有触发稳价义务的上市公司都能选择前两个方案。 电气风电自2022年以来跌幅已超过70%。2023年8月18日起至2023年9月14日,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5.36元,启动了一轮稳价措施。截至2024年1月15日,再次触发稳价启动条件。 这两轮稳价,电气风电采用的是第三个方案——由董监高增持公司股票。“之所以采用第三个方案,是因为我们不满足前两个方案的实施条件。”电气风电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红医疗上市以来,已经分别于2023年1月份、9月份触发了两轮稳价义务。近期其股价大幅下跌,已经再次跌破每股净资产。“我们会根据相关要求来做。”中红医疗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说,“公司有能力实施稳价方案。” 也有上市公司或将因上市超过36个月而不再触发相关义务。2月7日,太和水最新收盘价为8.51元/股,市净率仅为0.63,这是公司第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13.6元)。不过,公司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不会触发稳价义务启动条件,因为公司是2021年2月9日上市,到今年2月9日就满36个月了。”...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