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对非法证券活动保持高压态势

小微 小微
49169
2024月03月05日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对非法证券活动保持高压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对非法证券活动保持高压态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是2024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如何从一线监管层面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怎样把上市公司监管执法全链条协同机制落到实处?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

杨宗儒表示,2024年广东证监局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优化资源配置及财富管理等功能,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持续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执法全链条协同配合机制,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保持高压态势整治非法证券活动。

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广东证监局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在支持辖区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和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等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杨宗儒:2023年,广东辖区新增上市公司28家,首发融资292.27亿元,全部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先进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93%为民营企业。同时,广东辖区17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群体近五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达49.34%。

2024年,广东证监局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优化资源配置及财富管理等功能,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一是持续用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政策机遇。继续抓好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改革政策落地,完善与地市政府构建的企业上市服务协作机制,落实企业改制上市培育计划,加大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力度。二是继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紧紧围绕广东省发展战略,结合各地市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快公募REITs落地发展,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三是强化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建优建强横琴、南沙等重大平台为抓手,争取更多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举措在大湾区落地见效。支持引导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发展跨境业务,深化粤港澳三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您有怎样的建议?

杨宗儒:党中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广东证监局认真贯彻证监会的部署,多措并举改善市场预期、促进价值回归,在有效传递发展信心、切实回报投资者、提升市场活跃度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增持,截至2023年底,广东辖区132家次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增持,占辖区上市公司家数比例达30%,金额上限180亿元。推动辖区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分红机制,2023年以来,辖区302家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964亿元,其中18家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频次,在半年或三季度进行现金分红,合计拟分红21.58亿元。

同时,还开展了上市公司走访工作,推动公募基金费率下调,推动广东辖区机构加大产品跟投,积极推动投资端改革和“大投顾”业态建设,推动投资端改革和“大投顾”业态建设。督促辖区证券基金机构深入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将自身经营战略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截至2023年底,辖区基金公司及员工跟投合计152.2亿元。

全面强化一线监管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加强监管方面,广东证监局有怎样的思路和举措?

杨宗儒:去年以来,广东证监局按照“三突出、三提升”的总体思路全面强化监管执法,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一是突出依法从严监管,全面提升监管有效性。去年全年现场检查139家次,下发监管关注函83份,对包括行业龙头和头部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出具186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2家行业机构和3名从业人员分别采取暂停业务和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资格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44份,罚没款金额1.47亿元,处罚数量、处罚金额、执行金额均创历年新高。推动8家上市公司和全市场首单可转债平稳退市,为历年来单一辖区单一年度退市数量最多。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年内全链条、全覆盖启动相关中介机构线索核查37件,数量创辖区历史新高,对6家次审计机构立案调查、对3家审计机构及6名签字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立案调查、行政处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00%、50%。

二是突出监管转型,全面提升监管适应性。完善“央地协作、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综合监管格局,强化局内协同联动,强化对上市公司股债价格、境内外市场表现的关注,多渠道全面了解企业经营边际变化和风险情况。大力提升数字化监管执法能力,组织开发私募基金、上市公司监管相关信息系统和执法工具,更好发挥科技监管在案件调查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突出市场约束,全面提升监管对生态的塑造性。以“关键少数”为抓手大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多举措提升行业机构合规内生动力,持续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和宣导。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执法全链条协同配合机制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方面,广东证监局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方面的安排?

杨宗儒:近年来,广东证监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优化存量与增量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发挥各方合力,推动辖区上市公司结构显著优化,风险有效收敛,活力和韧性显著增强,回报股东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广东证监局将持续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执法全链条协同配合机制,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

一是加大监管转型工作力度。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系,适应全面注册制改革新形势,通过进一步强化部局所监管协同,优化上市公司监管与稽查执法、上市辅导、会计监管、机构监管等相关业务条线的协作配合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监管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惩处力度,协同司法机关等各有权机关和职能部门对组织、指使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首恶”责任追究到底,形成“不敢违、不想违、不能违”的监管氛围。加强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的查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监管预期,形成监管震慑,构建良性资本市场生态。

三是完善处置化解上市公司风险能力。持续完善科技监管,确保提早发现、及时预警上市公司风险。健全上市公司分类评价机制,探索将公司治理水平、信息披露质量纳入上市公司分类评价标准,引导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广东证监局未来有哪些打算?

杨宗儒: 2024年,广东证监局将围绕投资者保护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做好投资者教育保护各项工作,围绕诉求处理、权益救济等职能,提高投诉举报处理质效,持续构建和发挥合力,不断完善证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二是持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引导督促市场主体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形成更加尊重、保护、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文化,积极主动开展各种形式投资者关系活动,进一步提高与投资者沟通质效,让公司价值得到市场认可和发现,助力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三是保持高压态势整治非法证券活动。完善涉非信息监测机制,加强对线上线下非法证券活动的监测整治,净化辖区资本市场环境。密切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行刑衔接和协同创新,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方面,广东证监局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方面的安排?

杨宗儒:广东证监局按照证监会党委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辖区实际,在多个条线认真开展系列调研。在推动投资端改革方面,我们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前期,广东证监局联合广州市以塑造“大投顾”业态为切入口,大力推动金融机构提供高质量投资顾问服务,帮助投资者理解波动、管理波动,以“投资顾问+产品组合”方式塑造资金入市的全新模式,推动将储蓄性资金持续塑造为中长期配置力量,切实破解投资端难点问题。一是推动设立广州投资顾问学院和广州投资顾问研究院,重点解决投顾行业标准化培训体系供给不足的难题。二是支持打造投顾转型咨询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各类行业机构的财富管理转型。三是支持设立广州投顾产业链投资公司,着力塑造投顾产业链业态,为行业机构提供各类配套服务。

下一步,广东证监局将围绕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持续推进投资端改革,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支持广州发展投顾业态建设。推动广州市制定投资顾问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提高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水平,培育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投顾机构。二是推动行业机构财富管理转型。发展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买方投顾业态,支持辖区机构探索财富管理转型咨询服务模式,为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提供中后台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三是加强投顾人才体系建设。支持广州投资顾问学院、研究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投顾服务评价体系研究,为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贡献“广州样本”。

责编:杨喻程

校对:祝甜婷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北交所拟开展新代码号段仿真测试

北交所拟开展新代码号段仿真测试

小微 小微
54411
2024-02-03
(原标题:北交所拟开展新代码号段仿真测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报综合消息 北交所2月2日发布公告称,为验证北交所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技术系统准备情况,拟于近期开展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仿真测试,第一轮测试时间是2月19日至3月1日,第二轮是3月4日至3月15日。测试内容为验证各参测机构技术系统已完成北交所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相关改造,达到上线要求。参测机构包括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深证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息商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交所于2023年11月17日宣布为上市公司股票启用920代码号段,启动相关准备工作。北交所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号段,在公开发行期间和上市阶段均使用同一证券代码,股票上市首日起产生新的交易行情、信息披露等内容,新代码和原新三板代码不做关联。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市值管理考核将全面推开 机构高频调研央企

市值管理考核将全面推开 机构高频调研央企

小微 小微
51546
2024-02-06
一周前(1月29日),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将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理解近期央企市值管理相关的政策?上市公司如何积极作为?最近一周,一批敏锐的机构投资者带着这些问题迅速“叩门”央企上市公司。 截至2月5日记者发稿,近一周即有24家央企上市公司迎来机构调研,其中包括中工国际、中钢国际、中国海诚、中色股份等不少“中字头”企业。央企调研热度升温的同时,从整体调研内容看,央企自身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亦显著提升。 根据前述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对上述政策的理解方面,中工国际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着力提升考核精准性有效性,旨在增强国企央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央企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将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 2月2日,中工国际接待了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兴业证券等机构调研。据中工国际介绍,公司控股股东国机集团已探索实施所属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涵盖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价值实现等多个维度。公司将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内强质地,外塑形象,统筹实现公司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长期匹配和相互促进。 就市值管理这一主题,多家央企上市公司也在近期调研活动中介绍了其实践情况。例如,中国巨石表示,公司将持续做好业务经营,保持股东回报稳定,并通过开展投资者交流等方式,积极听取股东、投资者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市值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司已将市值管理纳入公司“十四五”期间关键战略目标,后续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南方电网表示,公司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一方面,公司将一如既往加强经营管理,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做优公司基本面;另一方面,公司将积极主动增进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互动,及时准确传递公司价值,推动公司价值实现。 航天发展强调,公司十分重视市值管理工作,维护投资者利益。市值管理涵盖了多方面,公司将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努力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投资者沟通推介、合理制定股东分红政策等进一步提升市值管理。 中色股份则表示,目前尚未制定市值管理工作草案,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研讨有效举措。公司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经营水平,以期以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回馈社会。 在央企市值考核将全面推开的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中特估”主题将再强化。华西证券近期研报认为,国央企价值重估的核心在于理顺管理和激励机制,提升经营指标表现。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价值创造导向逐渐鲜明,2023年央企经营指标考核从“两利四率”提升为“一利五率”,强化ROE、营业现金比率考核,引导央企提质增效,估值层面也更接近资本市场评价标准。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目标和对象的明朗化,将促进央企在市值管理方面积极作为,部分上市央企具有估值释放空间。...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

小微 小微
64056
2024-02-06
(原标题:A股市场掀起增持回购潮 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号召下,近期,A股上市公司掀起“增持回购潮”。据《大众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本月4个交易日内便有近60家公司抛出增持预案,近300家公司抛出回购预案,另有不少公司股东承诺不减持。截至发稿,增持、回购的公司数量仍在增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家公司重要股东宣布增持 继上周超20家公司重要股东抛出增持计划后,本周,又有包括中国天楹、苏宁环球、三维股份、味知香、中科通达等多家公司抛出增持计划,不少公司更是将“提质增效重回报”写在了公告标题上。 容知日新6日公告称,公司接到告知函,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基于对公司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董事长聂卫华,实控人之一、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贾维银,公司董事、董秘、财务总监黄莉丽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075万元且不超过2150万元。容知日新表示,聂卫华、贾维银、黄莉丽在2023年8月25日至2023年11月9日期间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34.04万股,合计增持金额1738.74万元。 沪硅产业6日亦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总裁邱慈云,执行副总裁、董秘李炜,财务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黄燕及其他核心管理人员计划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600万元且不超过1200万元。 超124家公司已付诸行动 除了抛出增持预案,亦有公司在上周宣布拟增持后便付诸行动。中望软件2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杜玉林拟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且不超过1000万元。6日,公司公告称,杜玉林已于2月5日增持公司股份3.15万股,支付总金额为200万元。 顺鑫农业6日公告称,顺鑫控股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抛出计划的同时,顺鑫控股于2月2日至2月5日增持568.34万股,增持金额9007.62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77%。 《大众证券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除了上述两家公司,截至目前,本月已有124家公司重要股东及高管等实施了增持计划。 各方多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抛出真金白银的增持计划,不少公司亦宣布通过回购股份、承诺不减持的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本月已有近300家公司宣布拟回购股份增强市场信心;近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行动。其中,东来技术、澜起科技、中环环保等多家公司在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已实施了两次回购。此外,香飘飘、百大集团等多家公司重要股东承诺半年年不减持公司股票。 对于近期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增持、回购、承诺不减持等举措,一资深市场人士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上市公司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提振市场信心。”记者 朱蓉...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135家保险公司亮出投资业绩 整体承压 收益率现分化

小微 小微
67704
2024-02-08
利差正在成为决定保险公司盈利的“生死线”,备受行业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当前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近日,135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了当年投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了这些机构2023年投资业绩和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从影响利润表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看,2023年保险公司有一定分化,有7家公司超过5%,不过行业投资业绩整体承压。而从近3年更长时间维度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业绩有一定稳健性。 投资业绩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共计13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3年投资收益率数据。 在62家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中,除信泰人寿未在报告中披露投资收益率外,其他61家寿险公司去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22%,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85%;75家财险公司披露报告的公司中,除安心财险外,有74家公司披露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61%,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69%。 具体而言,寿险公司方面,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43%,最低为-1.43%。其中,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恒安标准人寿、财信吉祥人寿、国富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另有18家投资收益率在4%~5%区间,9家在3.5%~4%之间,而21家公司低于3%,占比三分之一。 从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有半数寿险公司低于3.5%的同时,还有公司取得了超预期的综合投资收益。有15家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其中有7家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6%,最高为泰康人寿的6.68%。高于6%的还包括中英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和陆家嘴国泰人寿。 从财险公司来看,去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2%,由广东能源自保公司取得;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是汇友相互保险的7.43%;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78%,综合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02%。不同财险公司投资表现差异较大。 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财险公司仅3家,分别为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紫金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5%的有4家,包括汇友相互保险、广东能源自保、国元农业保险、永安保险。 新旧准则存在差异 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口径比较复杂,有多套不同标准。一般而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投资收益率可简单视作“财务投资收益率”,即相关收益计入当期利润,影响净利润表现;而综合投资收益则包括不计入利润的浮盈或浮亏部分的所有投资收益,尽管这部分浮盈或浮亏不影响净利润,但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影响净资产。 保险公司投资业绩分化明显,大多源自不同公司的不同配置策略和不同投资偏好。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权益资产占比较重的公司来说,近年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投资业绩大概率较差。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认为,即便保险公司对固收资产配置较多,若信用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出现投资业绩波动。诸如,过往几年一些中小保险通过信用下沉投资地产债、城投债等,此前可能获得了信用利差,但近两年可能遭遇债券违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此外,多位保险投资人士提到,2023年非上市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部分公司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在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市场波动会直接造成投资业绩波动的增大。与此同时,债券资产从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去年债市走牛,债券公允价值提升,持有长久期债券获得了资产市值浮盈,特别利好寿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 经历多次波动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展现相对长周期的投资业绩。 据记者统计,58家寿险公司披露了近3年投资业绩,其中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03%,最低为1.36%,简单平均为4.72%;近3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7.35%,最低0.45%,简单平均为4.34%。财险方面,据72家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90%,近3年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51%。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次为5.41%、4.84%、3.76%;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8%、4.45%、1.83%。即使在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其他长线资金出现负收益率的2022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保持一定的稳健性。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全年保险行业投资业绩数据。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2023年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重要指标,或都处于历史低位。此前,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
刚刚!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思路

刚刚!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思路

小微 小微
65016
2024-02-09
(原标题:刚刚!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思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系统回顾一年来政策及成效、全面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阐释了下阶段政策取向及重点。市场专家指出,本次《报告》释放了积极信号,未来人民银行对经济回升向好依然有望保持较强政策支持力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望2024年,《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投资继续加力、消费稳步改善、外贸韧性较强。另外,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报告》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预计物价总体呈温和回升态势 《报告》指出,总体看,2023年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过去一年,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报告》显示,2023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7%,较上年同期低0.29个百分点,超过23万亿元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 展望2024年,《报告》认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本轮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高利率的滞后影响还将持续显现。2024年还是全球选举大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大。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也存在堵点,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间投资增速仍处低位,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社会预期依然偏弱。 《报告》认为,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未来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恢复,预计物价总体呈温和回升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预计也将持续收敛。中长期看,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本次《报告》以专栏形式对于如何理解新规律新特点、未来如何应对进行了解读。《报告》强调,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合理评价金融支持的力度,要解决好“看什么”的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一方面,新动能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占比稳步提升。另一方面,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占比逐渐下降。两个方面合在一起,虽然总的增速可能较过去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是显著提升的。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每年增量的10倍,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低效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持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这些因素也会对今后信贷和融资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报告》指出,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月、7月、10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 《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阶段,评判经济发展不只是看经济增速,评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贷增量”。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要多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更全面看待货币金融条件。 加强对LPR报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报告》以专栏形式详细介绍了利率自律机制成立十年来的成功实践。《报告》指出,自2013年成立以来,利率自律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切实服务宏观调控和金融管理要求,通过务实精干的组织架构和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对合计超过400万亿元的存贷款利率定价进行有效的自律管理,以有限资源撬动了较大规模的管理实效,成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报告》明确,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完善利率自律管理方式,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做出新贡献。 一是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提高报价质量,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供有力支持。引导成...
收评:沪指缩量涨0.42%,医药、券商板块拉升,Sora概念亮眼

收评:沪指缩量涨0.42%,医药、券商板块拉升,Sora概念亮眼

小微 小微
69029
2024-02-20
(原标题:收评:沪指缩量涨0.42%,医药、券商板块拉升,Sora概念亮眼)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网讯,2月20日,沪指午后拉升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尾盘止跌回升,北证50指数涨超2%;两市成交额有所萎缩,北向资金盘中大幅流出,尾盘积极进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收盘,沪指涨0.42%报2922.73点,深成指微涨0.04%报8905.96点,创业板指微跌0.01%报1746.18点,北证50指数涨2.03%;两市合计成交7895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1.23亿元。 盘面上看,传媒、医药板块涨幅居前,券商、地产、零售、汽车、银行等板块上扬,Sora概念再度爆发,减肥药、短剧游戏概念等活跃。 华安证券指出,节前反弹情绪浓烈,带动成交额连续破万亿,且节日期间各种超预期亮点频现,节后市场有望延续反弹。因此配置思路上,短期则把握住市场反弹窗口寻找弹性大的品种,即前期超跌或涨幅较小且近期存在催化剂的行业(同时规避前期涨幅较高的方向);中长期则把握确定性方向和景气方向,建议关注基建开工的优势方向和出口高景气的方向。具体可关注三条主线:第一个配置主线是继续把握反弹情绪的窗口期,寻找前期跌幅大且尤其是近期出现催化剂的行业;第二个配置主线是具备催化同时又具备强周期规律性的基建开工优势领域;第三个配置主线是出口景气方向。主要包括前期超跌已经跌至区间下限,而又景气向好的汽车及零部件,以及业绩支撑的家用电器。...
最新评论
热门标签